首頁>要聞 要聞
荷香飄千里,走出浙西山村的“荷花經濟”
新華社杭州7月26日電 題:荷香飄千里,走出浙西山村的“荷花經濟”
新華社記者 黃筱、許舜達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巖鎮,每年夏季總會如約“上演”萬畝荷塘美景。而這里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完成采摘,漂洋過海,最快隔天就能到達日本老百姓的手中。
25日凌晨4點半,天還未亮。大慈巖鎮雙泉村的農婦雷香美頭戴草帽、身背背簍,已經在荷田里忙碌起來。55歲的她身體還很硬朗,親自料理著家中的10多畝荷田。
“日出前后采摘的荷花花苞最新鮮、最緊實,比較符合出口日本的要求。”采摘沒多久,雷香美懷里已經捧了一大束剛采下的荷花花苞。
作為收購商的合作伙伴,從2003年開始,每年夏天她都會采摘自家的荷花,多的時候靠出口荷花一年能增收四五千元。
大慈巖鎮種蓮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南宋年間還被指定為貢品進入皇室。目前大慈巖鎮共種植荷花12000畝左右,周邊有不少村落家家戶戶種蓮。
摘蓮蓬、賣蓮藕、曬蓮子、做藕粉……光從自家的荷田里,雷香美加起來一年能夠收入四五萬元。
雷香美告訴記者,荷花價格并不高,現在賣給收購商每枝荷花只有8毛5分,但是荷花摘掉以后,隔個三五天就會重新長出來,而且還可以跟采摘蓮蓬、蓮葉同時進行,效率提高不少。
近年來,當地像雷香美一樣通過荷花增收的農戶越來越多,每年增收少則兩三千元、多則五六千元。而通過出口日本,原本只能在塘中欣賞、難以走量銷售的荷花也找到了市場。
為了指導農戶按照一定標準采摘,剛開始收購商會給每家發兩個塑料環,如果大環能將荷花花苞完全套下去、小環能套住上半部分,就說明這個花苞符合收購標準。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如今無論是農戶還是村里的收集戶都能僅憑一雙“慧眼”判斷,基本上不會有差錯。
“今天收了一千多枝荷花,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收一萬多枝,實在忙壞了。”雙泉村荷花收集戶諸葛武介紹,他合作的收購公司是一家位于浙江新昌的鮮切花外貿公司,“每年大概會從我手中買走3萬枝至8萬枝不等,日本的進口商曾經也來過雙泉村,對我們這里荷花的品質很滿意,因此一直合作到現在。”
據了解,日本的荷花進口商每年7月至8月會在大慈巖鎮采購約20萬枝荷花花苞,銷售到日本各個城市和各大花市,主要用于觀賞。隨著交通的便捷,一枝產自該鎮的荷花花苞,最快隔天就能到達日本老百姓的手中。
此外,隨著冷鏈保鮮技術的進步,目前荷花花苞已經能夠在冷庫中保存15至20天,出售時也依然新鮮。(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荷花 日本 花苞 荷香 香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