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他們把“扶貧經”帶到彝區藏區
他們把“扶貧經”帶到彝區藏區
助力政策落地、項目見效,省自然資源廳選派技術人才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
故事
“專業人才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是自然資源政策落地、項目見效的有效措施。”省自然資源廳機關黨委書記謝安軍介紹,自2015年吹響脫貧攻堅號角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向貧困地區特別是彝區藏區傾斜,并特意選派了專業技術人才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選拔8名服務扶貧一線的優秀代表,來聽一聽他們的幫扶故事。
□本報記者 寇敏芳
手繪一張貧困村坐標圖
“都說扶貧要掛圖作戰,我就畫了一張圖。”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的幫扶干部隆振銳是最早參與幫扶工作的自然資源系統干部。
2015年,隆振銳來到甘孜州丹巴縣臘月山一村,擔任該村第一書記,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臘月山一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從河谷到山上的垂直高差有近500米,5公里的盤山小路上共有18個回頭彎,道路崎嶇顛簸且狹窄,村民的房屋就沿著道路一直蜿蜒上山。
到村里后,為了更形象直觀地掌握村里情況,他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制作了一張調查記錄坐標圖,在村子的地形地貌圖上,把每戶群眾的位置和戶主姓名標注在圖上。“我把圖片存在手機上,平時進村,只要看一下這張圖,就能準確找到想找的群眾。”隆振銳底氣十足。
在幫扶的兩年間,圖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臘月山一村的道路從石子路一點點變成了硬化的水泥路,村級活動室、養殖基地等被添加成為圖上的新坐標,越來越多的村民房屋標上了“新居”字樣。
如今,臘月山一村已順利摘帽,通過一系列幫扶政策,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幾年收入也均超過了貧困線標準。
把增減掛鉤經驗傳到藏區
2018年10月,邛崍干部凌強來到阿壩州九寨溝縣,擔任九寨溝縣原國土資源局副局長。作為派往藏區的專業技術服務隊成員,他的重要任務就是將成都的增減掛鉤工作經驗因地制宜地推廣到九寨溝縣。
第一次走進鄉鎮推廣經驗,凌強就被潑了一盆冷水。“雖然群眾已經搬進了新房,但是老房子的土地還沒有騰出來,有些農戶還養了牛。”九寨溝縣馬家鄉黨委書記王志回憶。
根據相關要求,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后,原來占地面積較大的舊房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如果不拆除復墾,就無法形成土地指標,更不能交易產生扶貧資金。
凌強發現,要推廣經驗首先要轉變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意識,他沉下心,給當地干部講政策,給群眾話家常算經濟賬。最終,馬家鄉勝利村黨支部書記徐和成用一句“是好事,我們干”回應了凌強。目前,馬家鄉在全縣首批展開增減掛鉤項目試點。
在凌強的帶領下,九寨溝縣對17個鄉鎮130個村(社區)進行了梳理分析,最終確定了12個鄉鎮11個項目區,涉及1485戶5898人,預計產生節余建設用地指標1100余畝,指標收益將超過3億元。截至目前,11個項目全面通過省級立項批復。
據了解,針對涼山州、阿壩州自然資源扶貧項目推進緩慢、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省自然資源廳已選派32名熟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土地綜合整治和地災防治工作的業務骨干前往脫貧攻堅一線。
編輯:曾珂
關鍵詞:他們把“扶貧經”帶到彝區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