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扶貧車間”如何避免開花不結果
十堰市鄖陽區13個襪業“扶貧車間”轉型升級,是我省推動“扶貧車間”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扶貧車間’是各項扶貧政策的集結地,可以幫助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省人社廳勞動就業局農村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對于“扶貧車間”的認定尚無統一標準,“扶貧車間”遍地開花的同時,發展質量也參差不齊。
5月底,《新華每日電訊》一則報道中,披露出外地一些“扶貧車間”只開花不結果的狀況:“新建不到兩年的‘扶貧車間’,曾經熱鬧一時的生產景象不復存在,設備搬離、人去廠空,只留下廢棄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墻上‘實施產業帶動、助力脫貧攻堅’的標語變成了難以兌現的口號,顯得異常刺眼……”
究其原因,有的“扶貧車間”不符合實際和市場規律,“建設火熱、運營冷清”,結果長期閑置、停擺,難以帶動貧困戶脫貧,造成財政資金浪費,甚至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扶貧。“這是一記警鐘,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引以為戒。”省人社廳勞動就業局農村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我省層面,對于發展“扶貧車間”,一直是采取“穩慎推進”的態度,各地因地制宜,把控風險。
去年10月,大悟縣在全省范圍內率先為“扶貧車間”制定“門檻”。當地企業申請創辦“扶貧車間”,需要同時具備兩大條件:首先,必須依法辦理工商營業執照,要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其次,要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5人以上,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年收入不低于8000元。此外,當地還采取定期檢查的方式,跟蹤監控“扶貧車間”發展,在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幫扶。
實施此方案后,當地將一些不達標的“扶貧車間”摘牌,原有的200多個“扶貧車間”逐步縮減到30多個。“要讓扶貧政策踏實落地,‘扶貧車間’既要開花,還要結果。”省人社廳勞動就業局農村處相關負責人說。“如果適應不了市場需求,就算扶持政策再好,‘扶貧車間’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扶貧要形成可持續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他救為輔、自救為主的體制機制,發展‘扶貧車間’,尤其要注重激發內在活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產業經濟博士生導師汪海粟認為。
他說,“扶貧車間”其實也是一個市場主體。因此,構建市場意識,了解市場需求,分析產業基礎,完善信用制度至關重要。在建設“扶貧車間”之前,相關方面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要讓市場說了算。“扶貧車間”底子薄、基礎差,如果沒有一定規模的產業來拉動,無異于空中樓閣。同時,貧困勞動力能不能適應崗位需求,零散的作坊式生產能不能適應產品工藝需求,都需要審慎考量。
在汪海粟看來,十堰市鄖陽區“扶貧車間”升級“扶貧工廠”,呈現出新面貌,正是激發內在活力的體現。主導產業支撐、技能需求適宜、人力資源旺盛、市場需求明顯、長足發展可期,方方面面圍繞“實際”二字做文章,最終喚起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熱情,方能匯聚出一道強光,照亮脫貧攻堅之路。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