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革命老區脫貧的啟示
回溯脫貧攻堅的歷程,人們形成這樣的共識:創造美好生活歸根結底要靠不懈奮斗
取得脫貧攻堅的勝利,就要有勇有謀,既要有志氣,也要講智慧,既要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也要有因地制宜、施之長遠的方法
一段時間以來,革命老區陸續脫貧引發關注。江西井岡山成為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第一個“摘帽”的貧困縣;素有“共和國搖籃”之譽的瑞金在贛南老區率先脫貧;湖南桑植告別無國道、無鐵路、無高速公路的歷史……近年來,革命老區建設發展步入快車道,書寫下一個個振奮人心的脫貧攻堅的故事。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僅是革命老區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都在脫貧事業中改變面貌、勃發生機。據世界銀行測算,40年來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我們一路披荊斬棘,穩步向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被譽為“最成功的脫貧故事”,被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中國脫貧的不凡成就舉世矚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脫貧攻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脫貧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2013年至2018年,連續6年超額完成千萬減貧任務。6年間,全國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這一成就,帶來億萬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厚植我們黨執政興國的堅實基礎,彰顯著共和國的“人民”底色。
人間奇跡靠什么書寫?歷史性成就從何而來?回溯脫貧攻堅的歷程,人們形成這樣的共識:創造美好生活歸根結底要靠不懈奮斗。在貴州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立下愚公志,用整整36年的奮斗開鑿出“生命渠”,拔掉了世代貧困的窮根;在江西瑞金,當地老百姓篤信“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克服重重困難,走出一條真脫貧、脫真貧的致富路子……這些啟示我們,幸福不會從天而降,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葆有一股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氣神,砥礪“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志氣,就沒有什么困難戰勝不了,沒有什么目標不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取得脫貧攻堅的勝利,就要有勇有謀,既要有志氣,也要講智慧,既要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也要有因地制宜、施之長遠的方法。無論是焦裕祿探索治理“三害”辦法,還是小崗村村民以大包干實現增收致富,抑或是浙江湖州率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是因為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讓基層干部群眾敢于改革創新,讓擺脫貧困的夢想日益照進現實。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幫扶的效率,用產業扶貧激發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用貧困戶建檔立卡保證精準扶貧落到實處……來自基層的探索與實踐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這也說明,緊緊依靠人民、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就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不竭動力。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尤須錨定“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激發億萬人民同心圓夢的偉力。在脫貧路上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明天的日子會更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8日 05 版)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