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當人工智能“遇見”新材料——中科院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新華社廣州6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荊淮僑)“目前許多‘卡脖子’技術都與材料科學有關。”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院士17日說。怎么辦?他接著給出方案:人工智能可以推動材料科學發展。
在廣東松山湖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上,包括趙忠賢在內的多位院士專家暢談人工智能“遇見”新材料的前景。
使用傳統方法,一天只能對材料成分做一兩次分析試驗,周期長、費用高、風險大。實驗室“誕生”一個新材料平均需要10年,從實驗室“走進”生產車間需要再用20年。而借助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周期有望縮短一半以上。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汪衛華院士看來,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新材料的發現方式,不僅效率更高,還可以“變廢為寶”。“通過對廢棄數據的機器學習,再對新材料進行預測,其結果甚至可能好于材料科學家的人工判斷。”他說。
人工智能有望加快新材料“井噴”,新材料也將支撐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智能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虛擬現實(VR)成像、物聯網城市系統……未來的智能傳感器需要極高的靈敏度、柔韌度、透明度和穩定性,這對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維材料,比如石墨烯,可以滿足這一系列要求。”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成會明院士說,這樣的新材料如果應用于智能傳感以及更高層次的仿神經元結構,將極大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
“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兩者應加深交流,相互促進。”趙忠賢說,未來,解決人工智能使用的敏感元件問題要靠材料科學,同時也有必要根據材料科學的需求去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和理論。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繼5月召集院士專家研討之后,6月繼續聚焦人工智能與材料科學的產學研結合。該論壇由中科院學部工作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將發揮院士作為高端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匯聚全國優勢科技資源和力量,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提供戰略建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新材料 中科院 粵港澳 大灣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