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文化產業園要走精品發展之路
由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主辦的第十四屆北京文博會文化產業項目推廣與商務合作推介會暨2019中國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與合作年會日前在京舉行。在會上,多位受訪者對記者表示,隨著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及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的文化產業園區展現出了較強的發展活力。在未來,走精品發展之路才是文化產業園的生存之道。日前,記者探訪了北京的幾家文創園。
絕大部分的文化園區是在城市廢棄的空間里崛起。城市舊有車間、倉庫、工廠等經過重新設計和改造是文化園誕生的一大途徑。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這種空間因其相對較低的辦公成本,成為孵化文創產業小微企業的搖籃。
穿過繁花似錦的中心花園,北京“東楓德必WE”人工智能創新基地副總經理董黎旻在咖啡廳落座,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輕松的工作環境是德必經營的園區日常場景。在這個場景下,一個經濟生態系統在悄悄運營,如同自然界的蜂群,各有各的工作,繁忙而有序。據不完全統計,德必運營的全球70個文化園區就服務了2.2萬多家企業、超過10萬的白領人群,其中不乏美團點評、Wework、言又幾等明星企業。
北京市東城區法華寺街91號的文創園負責人雷曉燕告訴記者,文創園曾是北京早期的電車修造廠,1924年北京第一輛有軌電車在那里組裝完成。也曾用作海鮮交易市場、古玩市場、藝術品交易市場等。后來,經過米蘭世博會總規劃師博埃里的設計改造,現在這里已經成為戶戶有庭院、家家有花園的創意辦公空間。
2017年,正是看中了這里特有的地理優勢和視覺體驗,北京冠亞偉業民用建筑設計公司從西城區搬到了園區辦公。企業負責人趙小姐表示,文創園與冠亞偉業十分吻合,搬到園區辦公后,企業服務的客戶也都很愿意來這里洽談合作。
文創園為企業提供共享辦公空間、共享休閑區域等服務空間和設備,讓入園企業能夠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自己所需的服務。園區豐富的社群活動也促進了企業與企業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相互交流、互動。
董黎旻說:“去年一年,僅德必在各個園區組織的社群活動就有3000場之多,有不少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實質性的成長。”創業者袁文陽和他的北京西席文化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
袁文陽的公司進入文創園時,是在共享辦公空間租工位辦公。短短不到1年時間,他們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辦公空間。袁文陽是“華語辯論世界杯”賽事的發起人之一,懷揣創業夢想的他而今通過參與園區社群活動,獲得了不少活動策劃和執行的訂單。而他發起的“青春黨建”系列活動,也已經成為園區年輕人踴躍參與的活動之一。
在園區里,孤立的個體慢慢凝聚為一個和諧共生的整體。小微企業如同小樹小草小花,共融共生,已構建起一個生生不息的經濟生態空間。
“初期的文創園因為沒有經驗,經營較為粗放,數量也較少。現在,全國的文創園已經有2000多家。經過多年積累以及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文創園是到了提質增效的階段。”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秘書長張合軍在會上對記者說。
張合軍認為,未來的文化產業園應當是創意園區、創意街區、創意景區、創意社區的集合體。“在園區運營方面,當下的文化產業園區已經發生了從單一空間出租到品牌環境營造、從單純產品制造到主題內容創造、從單獨運營收益到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轉變。”
例如智能+,智能化已成為新一代文化產業園區的重要標志。“微語言”入駐文創園后實現企業二次飛躍。微語言副總裁石浩辰說:“目前,微語言正在英語網絡外教的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形式,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教育中去,力圖為每個學員建立‘自適應教學體系’,生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塊,以精準提升學習效率。”
像“微語言”一樣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實際產品中的企業在文創園中并不少見。幾何科技、泡泡足球、玄武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的入駐,也使得園區越來越智能化。
“AI智能園區的定位要求運營商在選商入駐時就特別注重企業是否具有‘智能+’的產品應用和發展規劃;我們也在努力在軟硬件方面構建自己的智能服務體系,自主研發的APP和相關系統也會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董黎旻說。
對此,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輪值主席賈波對記者表示:“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已經具有了智慧輸出、旅游景點、商業應用等綜合功能。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有自身的特點,不能過分強調規模,而要有精品意識,園區的運營需要精細化管理,需要為企業做貼心服務。當下我希望中國文化園區的數量能適當減一點,質量高一點,互聯多一點。”
編輯:秦云
關鍵詞:文創園 文化產業園 精品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