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探索農民養老問題的“好搭檔”
——上海松江區兩位政協委員聯手探索農村養老模式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6月13日電(黃紅 本報記者 顧意亮)幸福老人村打破了過去老人集中進駐敬老院的養老方式,更有利于老人的情感和心理滿足。不僅盤活了閑置農村宅基地,而且吸納當地中老年婦女參與照護,增加了新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自幾年前蔣秋艷開始在葉榭鎮經營長者照護之家———幸福老人村后,“三農”記者賈佳就一直跟蹤報道。她倆從最開始的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的關系,漸漸變成了一對探索農民養老問題的“好搭檔”。
這些年,同為第五屆上海市松江區政協委員的兩人一直在探索如何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土地政策帶動養老產業發展的養老新模式。
幸福老人村深植本地,打破了過去老人集中進駐敬老院的養老方式。由于建立在原有的鄉村熟人社會之上,更有利于老人的情感和心理滿足。不僅盤活了閑置農村宅基地,為受益家庭帶來經濟增收,而且吸納當地中老年婦女參與照護,增加了新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但是,這種立足于老年農民需求的養老模式也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蔣秋艷告訴記者:“我們的運營自負盈虧,雖然有一筆一次性建設費補貼和三年運營補貼,但仍然存在較大運營壓力。特別是在機構床位數量和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很難持續發展。”
而賈佳則告訴記者,她在多次采訪中了解到,像幸福老人村這樣的機構,大多數是由農村宅基地房改造而成的,在消防、餐飲許可證審批時常會遇到問題。“這些問題在農村旅游、民宿等項目發展過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賈佳說,如果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使養老項目有出路,農村許多項目都有可能會找到新的發展路徑。
賈佳的媒體視角、蔣秋艷的經營經驗,讓倆人“一拍即合”,合力撰寫了《關于鼓勵創新探索老年農民養老模式的建議》。在提案中,她們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研究農村宅基地房改造為老年農民養老機構的政策,以土地政策為抓手,探索農村宅基地的利用問題。建議優先以農村老人為關注對象,鼓勵在原拆原建的基礎上改造適老性養老設施,提高宅基地利用率,提高養老機構的安全、舒適程度和服務水平。
此外,她們的建議還包括打破針對同類長者照護機構所規定的以“50張床位”為上限的規模限定;在適當情況下,按照一事一例、特事特辦的原則激勵創新,避免照搬現有的城市和社區養老規范。
養老問題事關群眾獲得感,既是委員關心的熱點,也是政府部門努力的方向。事實上,松江區民政局近年來也一直在積極協調解決辦法。2016年,幸福老人村改造消防自動噴水系統,但因為房屋屬性為私宅,消防支隊不予驗收。經過松江區民政局與區消防支隊的協商,最終達成一致:以松江區民政局、松江區消防支隊、松江區水務局、松江區財政局組成聯合工作組的名義進行驗收,然后以會議紀要的形式予以確認通過。
在委員們的推動下,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區民政局于去年9月出臺了《松江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服務運營扶持辦法》,明確提出探索推廣“幸福老人村”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鎮采用公建民營的方式在農村地區探索推廣“幸福老人村”模式,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原生態、互助式、不離家的養老服務。根據投資額度,由區財政予以差額50%的補貼,最高補貼額度不超過300萬元。
盡管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但是賈佳和蔣秋艷在提案辦理過程中感受到,松江區“鄉村振興戰略”的養老藍圖正在逐漸形成,她們覺得“幸福老人村”只是一個縮影,折射出城市近郊發展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問題所在,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并帶來一些好的進展,我們的提案就是有意義的。”賈佳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養老 老人 上海市 政協 蔣秋艷 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