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食養:本于“性”止于“禮”

2019年06月11日 15:12 |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分享到: 

在中國人眼里,“食”是生活,是技術,是藝術,甚至為一門哲學。提到中國人對飲食的看法,或許首先聯想到的一句話是“食色,性也”。

食、色是人的天性

“食色,性也”,其中隱含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性”。“性”字在先秦,很多時候可以和“生”字相通,比如“莫保其性”(《左傳·昭公八年》)、“民樂其性,而無寇讎”(《左傳·昭公十九年》)、“為炮烙以傷民性”(《韓非子·難勢》)、“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以治氣養性,則身后彭祖”(《韓詩外傳·卷一》)。

那么,生命(“性”,告子說“生之謂性”),尤其是人類生命,是不是僅僅只是“食”“色”二字呢?顯然不是。

孟子就曾教他的弟子屋廬子如何回答“禮與食比,哪個更重要”這樣的問題,說:“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意思是,扭折兄長的胳膊,搶奪食物,就能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會去扭斷嗎?翻過人家的院墻,去摟抱別人家的女孩,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摟抱,便得不到妻子,會去摟抱嗎?

由此可見,孟子一方面承認了人的生命離不開食物的物質性一面,另一方面則更強調人性體現在人對待食物、色欲的獨有態度和尊嚴之中,即人性的超越物質性的一面。

“吃”中的養生學問

飲食之于養生,其實也既離不開物質性的一面,又有超越物質性的精神性一面。吃,在中國人看來,不只是吃的東西本身,也是一種感覺,是在享受生活。

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養生方法包含4個方面:一是飲食;二是起居;三是運動;四是精神,也叫情志。

食,只是一個部分,飲食也只是養生中最基礎的一環。相比來說,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精神方面的養生。在飲食行為中,同樣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恰恰也是飲食之中的精神養生。

比如孔子在《論語·鄉黨》一篇里細致地談了“吃”的問題,其主旨是守正和精氣神“涵三為一”。孔子說有多種情況要“不食”: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物質地“不正”,變質了,不能食。前三句都在講這個內容,魚、肉腐敗或食物顏色異常、發出怪味都不能吃。味道不正、顏色不正、氣味不正常提示食物已經變質了,一方面是食物變質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另一方面是導致食物變質的霉菌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所以不能吃了。某些食物本來就腐味、怪味,比如說臭豆腐、臭魚等,能不能吃呢?這應從兩點來考慮,第一是“不正”不能吃,即使是臭豆腐也有它自己“正宗”的臭味,臭味不正的肯定不能吃;第二,這些怪味兒東西偶爾吃一點沒關系,誰也不能頓頓吃、餐餐吃,一飽口福就可以,不要長期、大量吃。

食物制備“不正”,即不按“正道”做的食物,不吃。比如沒有合適調味的食物不能吃,孔子說“不得其醬”“不撒姜”不吃,因為調味不僅關系食物是否好吃,也能影響到營養物質的吸收,所以沒有合理調味的食物不能吃。街邊小攤兒上賣的食物也不食,孔子說“沽酒市脯”,意思是說從外面市集上買來的酒和食物他是不吃的,這條原則現在仍然適用,街邊小攤的衛生條件不能保證,盡量不要吃。再比如說“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都是講的食物制備時沒遵循“操作規范”,偷工減料或者工藝不到位,都有可能給食物的質量造成隱患,所以孔子也不吃。其實這里還包括了祭祀祖先的要求,祭祖是一個很莊重的事情,歪歪斜斜、半生不熟、違背常理肯定不行的。

飲食習慣要守“中正”之道,沒有遵守“中正”之道的食物,不吃。比如食物放太久了,不能吃,孔子說的是祭肉(指祭品)放了超過三天,就不能吃了。現代生活雖然有冰箱,但是冰箱不是食物的保險箱,食物仍不能放太久,一般主張每次做的菜都最好吃完,不要吃剩菜。又如對吃多、吃少的問題,孔子的主張是“不多食”,即節制飲食,這與現代主張“只吃七分飽”養生原則是一致的。

孔子之所以這么重視“食”,是因為在孔子的年代,“吃”很多時候和祭祀(禮)有關,孔子所以不吃或者有選擇的吃,都與敬天法祖的“禮”有關,而客觀來說,這種選擇又是有益健康的。所以,“吃”,絕對不僅僅是滿足口舌之欲這么簡單,還包含了氣質培養、精神調適,其中有守正的道理,有精氣神“涵三為一”的旨趣。

總之,就飲食而言,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各有不同,一些大的規則可供參考,歸納起來,就是五個字:雜、少、慢、淡、溫。

雜:對于正常人來說日常一定要吃得雜。《黃帝內經》上講:“五畜五菜五谷。”這個“五”實際上指的就是全部,因為中醫將所有東西都分成“金木水火土”五類,所以平常什么都要吃,吃得要雜。

少:日常吃飯要注意分寸,一般七八分飽就可以了,吃得過多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慢: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咽,細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且有助于其與食物的充分混合,增進消化吸收。

淡:吃東西要清淡,做到三“少”:少鹽,少油,少糖。

溫:飲食不宜太燙,也不要太涼,減少食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張其成)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食物 飲食 孔子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日本有码 | 亚洲国产vv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日产中文字幕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