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隱藏在親密關系里的暴力
現在,親密關系暴力比較多發,但有些在我國法律里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相關界定。如果你的親密關系里已經有了暴力行為,要認清楚周圍的風險,保持謹慎和理性。
親密關系中常見的暴力
肢體暴力:有程度之分。我推你一下,推搡就不算肢體暴力。但他(她)直接一巴掌扇到你臉上,撞到桌子等,造成明顯傷痕、紅腫,就是肢體暴力。
言語暴力:有些人可能講話比較沖,但是“沖”跟言語暴力有本質區別。“沖”是一個人一句話能把你說得感覺沒辦法跟他聊下去。但語言暴力是有大量人身攻擊的詞出現。
經濟暴力:很容易被忽略。完全不讓另一半去上班,或無節制地花另一半的錢等,都屬于經濟暴力。
冷暴力:跟冷戰不一樣,冷暴力是長時間,持續冷漠對待另一半。你提任何有效的建議,他(她)都不會去回應你。還有差別化對待。你和別人都坐這,他(她)只跟另一個人說話。這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冷漠。
還有一種暴力很隱蔽:過度管束,需要每一個人警惕。例如,23歲的小美自身沒什么安全感,她特別介意男友對自己的關注度。兩人約會,男友接客戶電話超過40分鐘,這樣的事發生二三次后,小美開始嚴重質疑男友對自己的感情,并懷疑他在跟其他女生聊天。之后小美常在男友工作時給他打電話“查崗”,還要求男友把手機中的所有異性好友刪除,并每晚檢查他的手機。男友覺得不能接受,兩人一直爭吵不斷,直到分手。
這種情況,是典型的“過度管束”,是一種親密關系暴力。這種暴力,甚至比肢體暴力還恐怖。它包括限制另一半跟朋友交流“你不能跟其他異性聯系”,或要求另一半“你半小時發個定位給我”“你一定要在3分鐘內回我短信”等等。如果你不回,他(她)就情緒激動,亂發脾氣。
很多人覺得這是戀愛里很正常的事情,但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因為對愛的表現,是有限度的。施加“過度管束”的人,沒有安全感,極度渴望一直有人陪著,需要持續被關注。這樣錯誤的方式,會造成對方強烈的焦慮和恐懼, 是很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隱忍,帶不來真正的親密關系
現實生活中,很多年輕人對親密關系暴力的忍耐力的確很強。但健康的親密關系,真的沒有一味地、持續地“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比如一個女生遇到渣男,但她就是不肯放棄這段關系,最后自食其果。
為什么她離不開?因為雖然男友對她施加暴力,但每逢過節過生日,他會送她禮物,給驚喜,剛好就踩到這個女生喜歡的關鍵點上。然后女生就覺得:他是愛我的,其他東西(暴力)我就忍了吧。實際上,如果他(她)經常對你使用暴力,他(她)是個慣犯,千萬就不要期望對方能改變了,這是不可能的。
有人在親密關系內外反差很大。你會看到一個人在外面客客氣氣,溫文爾雅,素質教養高,但回到家就脾氣暴躁,只會用吵架解決問題。為什么?
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一個人很容易情緒積壓。積壓之后,怎么辦?他(她)只能去找一個相對弱勢的目標去發泄。他(她)不能找外面的目標,因為要承擔責任。在親密關系里,他(她)可以發泄,又不承擔顯著的責任。
忍受對方肆意發泄情緒的人,或用吵架解決問題的人,還可能有一個錯誤的思想是:吵一輩子過來就好了。他們覺得吵架很正常,絕不會理解為“暴力”。因為這可能帶來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心理問題,抑郁癥,焦慮等等。
建議是不管這個人平常表現有多好,一旦出現這樣的行為,都應該立刻結束這段親密關系。這并不是出現單個暴力行為的問題,而是一個人背后的教育模式和他的情緒控制有問題。暴力,永遠是跟情緒觸發和控制聯系在一起的。你怎么可能讓一個人改掉自己多年的行為模式和性格?在犯罪心理學看來,幾乎是不可能改的。因為他平常就是這樣跟父母溝通這樣長大的,他會覺得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甚至是“正確”的親密關系溝通模式。
如何遠離不健康的親密關系
我們不能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潛在暴力,這比較復雜。但我們在選擇伴侶時,有一些細節可以參考。
第一個是看小事。親密關系是小事組成的。如果一個人對小事的反應特別過激,你就要多考慮一下。這個“過激”包含情緒和行為兩個方面。情緒的失控是最基本的。但如果出現暴力行為的話,你就完全不要考慮了。
第二件事,是看他對父母的態度,或者他父母之間互相溝通的態度。因為暴力行為會“傳染”。但提醒一下,推測一個人有沒有暴力傾向,要綜合地去看。有的父母本身關系不好,情緒表達激烈,但孩子不一定就這樣。
現在,親密關系暴力比較多發,但有些在我國法律里暫時還沒有明確的相關界定。如果你的親密關系里已經有了暴力行為,你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尋求幫助。社會支持系統是一方面,專業機構也是很有用的。無論你是不是處于親密關系之中,你都要認清楚自己周圍的風險,盡量保持謹慎,理性。(張蔚)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暴力 親密關系 一個人 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