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新制造,讓生產更加智能化
新制造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中國大地掀起創新熱潮
數字技術不僅能連接生產與消費,更能從內部改變生產自身的運行方式,在只動數據、不碰生產線的情況下優化生產效率
日前,第二十屆大連國際工業博覽會開幕,聚焦“智能制造”、關注工業轉型升級,成為本屆盛會的一大亮點。智能化設備、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現代生物醫藥……4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集中展示著智能化工業生產的發展潮流。如今,數字化進程正在重塑傳統生產鏈,匯聚成中國新制造的強勁勢能。
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定義生產鏈條,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制造呼之欲出。在數字化車間,生產鏈條的各個環節進行積極的交互、協作、感染與賦能,提高生產效率;在智能化生產線上,身穿深藍色制服的工人與機器人并肩工作,形成了人機協同的共生生態;而通過3D打印這一顛覆性技術,零部件可以按個性化定制的形狀打印出來……一家國際媒體曾這樣設想第三次工業革命:軟件更加智能,機器人更加靈巧,網絡服務更加便捷。這樣的趨勢,正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工廠中展現出來。
微觀層面的創新活力,呼應著宏觀層面的統計數據。超過20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初步建成,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4萬臺,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增至68%,有分析報告預計今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9萬億元……這些數字說明,新制造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中國大地掀起創新熱潮。
新制造,能夠借助大數據與算法成功實現供給與消費的精準對接,從而實現定制化制造與柔性生產。比如,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通過消費端數據分析,制造出更適合年輕人偏好的生活化銅雕制品,讓傳承了5代人的老品牌獲得新生;再比如,申洲國際作為一家服裝代工企業,得益于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賦能,能夠對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場需求實時響應,實現了高利潤、高增長和高市值。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分析,可以把線上消費端數據和線下生產端數據打通,運用消費端的大數據逆向優化生產端的產品制造,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路徑。
事實上,數字技術不僅能從外部打通生產與消費,更能從內部改變生產自身的運行方式。比如說,阿里云的工業大腦借助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建模,并傳授給機器,讓機器來幫助解決日常生產環境當中的問題。有這樣一個直觀的案例:一家太陽能電池片生產企業,把上千個參數傳入“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在生產過程中實時監測和調控變量,最終將最優參數在大規模生產中精準落地,大幅提升了生產的良品率。在光伏、橡膠、能源、通信、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行業,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可以在只動數據、不碰生產線的情況下優化生產效率。
展望未來,隨著5G邁向商用,萬物互聯將會從愿景變為現實。而當生產過程中的人、設備、產品、物料等產生的即時海量數據能夠連接起來,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逐步搭建起來。在這樣的平臺,生產車間將變成各個環節合作共生的“有機生命體”,生產線將會像人一樣思考。而隨著人、機、物以及服務間的邊界被打破,隨著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和模型化,生產效率將得到質的飛躍。這正是工業互聯網展現的新制造愿景,也是中國“互聯網+制造”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國的發展靠的是實體經濟,中國的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在這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與世界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中國,將抓住新工業革命的機會,用新制造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產 制造 數據 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