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學好數理化,從來不等于貶低文科
每隔一段時間, 關于文科重要還是理科重要的討論,都會在輿論場上泛起塵埃。最近,兩種看似對立的言論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一是一份新聞期刊刊發題為《社會墮落,從貶低文科始》的文章,作者從個人化的視角和經歷出發,為貶低文科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二是南方一座城市的副市長在演講中表示,有必要重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結合具體語境,以上兩種言論各有所指。比如,針對貶低文科的憂慮,更多地是對歷史和現實的一種糾偏,是對過往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而在今天重提“學好數理化”,也與當下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存在直接聯系。
情緒和口號,能夠幫助社會應激性地彌補缺陷,但大幅度的搖擺卻會過猶不及。衡量文理科的社會價值,理應避免非此即彼的認知偏見。無論是擔憂“貶低文科”,還是主張“學好數理化”,都不應該泛泛地喊喊口號、發發牢騷,而要從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進行反思。
在擁有人文社會學科背景的人群中,常常彌漫著一股缺乏自信的情緒。文科生拿自己的專業調侃,已成為網絡段子的重要靈感源泉。而一些理工科背景的人由于過早脫離了系統的人文教育,在需要人文社科知識解決問題的場合,往往缺乏判斷力。現實中,如果不同學科背景出身的人討論同一個問題,因為思維方式和習慣的差異,常常“雞同鴨講”,讓爭議淪為口水仗。
為文科“抱不平”,也要減少情緒化的言行。比如,不乏有人以人文社科類崗位就業率低、薪資低為理由,認為文科遭到了貶低,這恐怕倒置了因果。不同崗位的就業率及薪資水平,自然有市場化的調節機制,不太可能因為某個學科被人為地貶低,而造成相應崗位薪資水平降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市場能夠平衡職位需求。只有少數非市場因素主導的研究性職位,為了“自由而無用的靈魂”,才有必要動用非市場的力量。
而在當下重提“學好數理化”,不能回到功利主義的路子。科學和理性是社會文明的潮流,創新精神更是社會發展的催化劑。然而,重視科學創新并不意味著要傾盡所有社會資源,而人類的理性文明也不只有發展科技一條道路。現代意義上的科學與人文,是殊途同歸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人文底蘊;而人文學科也在不斷注入科學研究方法,讓人文關懷更接近社會現實的本質。
文理科的社會認知分野,有學科差異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受高中分文理科教學和高考分科考試的影響。目前,在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陸續提出了取消文理科分科的措施。隨著改革深入人心,造成文理科失衡的制度因素被消除,社會的認識無疑會更加全面。
除了制度層面的糾偏,還要主張成熟的社會心態。自恢復高考以來,無論是社會對文理科的態度,還是對具體學科的關注,都經歷了很多輪的大起大落。幾乎每隔幾年都會有一些“明星學科”橫空出世,相應地總有一些學科被“打入冷宮”。對待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應有恒心和定力,不要總是等到意識到某個領域的欠缺時,才臨時抱佛腳地補償性發展。
其實,在中國社會日趨活躍的當下,“貶低文科”更多地成為偽命題。人文社科對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不斷凸顯,經濟、法律、社會學等學科在各行各業扮演了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而在公眾心目中,“學好數理化”從來都沒有缺席,對科學的信仰,對技術實力的追求,始終是國家走向強盛的必要條件。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高考過后,考生很快要面臨學科和專業的重大選擇。對于考生而言,不管是選擇理工科專業,還是人文社科專業,都應該在充分了解專業特點的基礎上,明確個人志向,讓決定無愧于心。而泛泛地為文科和理科哪個更重要爭個高低,不僅膚淺,更與現實需求脫節。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科 貶低 人文 理科 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