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只要能綠”到“挑紅揀綠”——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跨越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6日電 題:從“只要能綠”到“挑紅揀綠”——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跨越
新華社記者 于長洪、任會斌
樟子松頂著淡黃的花穗,油松伸出蒼翠的枝條……初夏,登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防沙治沙項目區的一個高臺,遠眺滿目蔥蘢,一望無際的松林宛若起伏的綠海。臺側,“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的標語清晰奪目。
一陣微風吹過,耳畔響起陣陣松濤?!岸嗪寐?!”在當地生活了60多年的退休干部劉和平拍了拍身邊的松樹,感慨地說,“現在不僅綠多了,而且常綠了,往前數十年,不敢想有這樣的景象?!?/p>
伊金霍洛旗位于毛烏素沙地邊緣,因生態曾嚴重退化而“著稱”。新中國成立之初,全旗沙化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森林覆蓋率不足3%。
“到處是黃沙地,很多地方沙丘多得就像沙漠,只零星地長著些蒿草和沙地柏,走上幾里路也難看到一棵樹。到了春天,三天兩頭刮沙子,打得人眼睛都睜不開,有時候白天屋里也得點燈。”劉和平回憶說。
為了生存發展,自上世紀70年代起,伊金霍洛旗歷屆旗委政府帶領全旗人民大規模治沙造林,推進“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近年來,該旗更是樹立生態優先原則,加快能源大旗的經濟綠色轉型,各項排放全面達標,全旗色調也逐漸由“黃”變“綠”,實現了“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成績單是搶眼的:2018年底全旗森林面積增至20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6.8%,沙化土地基本治理完畢,近幾年僅零星出現過沙塵天氣。2015年,伊金霍洛旗申報的內蒙古成吉思汗國家森林公園也已獲準設立,成為國內少有的以沙地人工林為主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然而,由于自然條件差,這里筑綠又面臨樹草選擇少的窘境,保持四季見綠更是談何容易。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趙海錄告訴記者,初期,治沙主要種植耐旱又好活的沙柳、羊柴、沙蒿等沙生灌木、蒿草;固沙取得成效后,開始種楊樹、柳樹等樹種,由于氣候干旱,一些長成了歪歪扭扭的“老頭林”,冬天光禿禿,還帶來飛絮等問題,觀賞性也差。
“過去缺綠缺怕了,號召種樹只要能綠就行,哪還管是什么樹。這些年沙固住了,林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們種樹種草也能‘挑紅揀綠’了,盡量找既能改善生態又有觀賞性的品種?!壁w海錄說。
從2009年起,該旗在多年馴化的基礎上,探索栽種樟子松、油松等樹種,現已成功改造林地50多萬畝,既優化了林木結構、林地質量,又提高了經濟價值和觀賞性。
不僅大規模治沙綠化有選擇,置身旗府阿勒騰席熱鎮等多個蘇木鎮,街道綠化、小區美化甚至家庭盆花,都會看到新綠換舊綠的“升級”:
換花——過去城鎮里只少量種植了萬年青、山杏、山桃,如今當地馴化培育了30多種耐旱耐寒花卉,牽牛、萬壽菊、玉蘭和碧桃、榆葉梅、木槿等花木交相輝映,艷麗多彩。
換草——過去常見的是沙打旺、紫花苜蓿等固沙草,如今用景天、萱草、馬鞭草等營造的一片片綠地,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質。
換樹——早期,楊樹、柳樹、榆樹、檸條等鄉土樹種是當家樹種,近些年松樹、檜柏、側柏等四季常綠喬木漸成主力,金葉榆、海棠、太陽李、復葉槭等馴化的彩葉樹種更成為“顏值擔當”,讓這里的四季色彩豐富,層次分明。
“重要的是換思想!”伊金霍洛旗委書記王美斌說,“只有始終抓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守住和擴大生態建設成果,為構筑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更多力量。”(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伊金霍洛旗 挑紅揀綠 內蒙古 實現 沙進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