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我國農村宅改為傳統村落保護帶來新機遇
新華社太原5月25日電(記者 王立彬)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穩慎推動宅基地制度改革,正為我國傳統村落保護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在25日山西磧口結束的第四屆古村鎮大會上說,由于我國文物資源絕大部分產權屬于國有,文化遺產保護的個人產權問題過去并不突出。但在傳統村落保護上,無法繞開個人產權問題。我國傳統村落民居80%以上不屬于國有,但卻是我國古建筑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典型的不動產形態之一,傳統村落建筑既涉及產權人利益,也涉及公共利益。根據憲法以及物權法、文物保護法,發揮所有權人主體作用與政府公共管理職責,明晰權屬、盤活資金、加強保護,隨著宅基地制度改革開始破題。
勵小捷說,目前全國有6900多個國家級傳統村落,地方上更多,保護上均以政府投入為主。私產民居整體保護修繕資金是一大短板。根據自然資源部統計,國務院在33個試點進行的“三塊地”改革,到2018年底騰退零星閑置宅基地約14萬戶、8.4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1萬余宗,面積9萬余畝,總額約257億元。近日中央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對存量宅基地實行退出有償。可以說,盤活閑置宅基地、推進農村不動產登記、保護傳統村落建筑正迎來難得機遇。
據介紹,來自國內22個省份以及德國、意大利、荷蘭、斯洛文尼亞等國的近800人參加本屆大會并發布了《中國古村鎮保護與發展磧口新宣言》,呼吁在傳統村落保護中堅持政府引導作用,支持基礎研究并對涌入傳統村落的社會資金加以規范和管控。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保護 傳統 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