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以“夏學”求真文——臺灣奉元書院的文化求索故事

2019年05月21日 18:49 | 作者:楊慧 章利新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臺北5月21日電(記者 楊慧 章利新)“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走進臺灣奉元書院的會客廳,創院宗師愛新覺羅·毓鋆的遺訓和雕像肅然而立,提醒著求學者要以華夏思想解決時代問題。

奉元書院位于臺北市中心一棟寫字樓里,成立于2012年,以學會形式運作,其前身是毓鋆先生的私塾“天德黌舍”。書院定期開設國學班、舉辦文化研討會。毓鋆的弟子們還常年在兩岸講學,致力弘揚經典,推動建設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

毓鋆先生生于1906年,21歲前受學于陳寶琛、王國維、康有為、鄭孝胥等著名學者,其后留學日本、德國。赴臺后,毓鋆曾任教于臺東農校,后至臺北教外國學生中國經典,并在中國文化學院、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學府的哲學系任教。他講學一甲子,學生上萬人,于2011年在臺灣去世。

據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介紹,“天德”揭示的不僅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更蘊含《易經·乾卦》“用九,天德不可為首”深意。毓老師改“天德黌舍”為“奉元書院”,期勉弟子奉元行事,以智慧解決時代問題,以膽識擔當歷史責任。

據介紹,毓老師對“夏學”有系統闡釋,認為“夏學”是所有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囊括儒釋道和諸子百家。毓老師授課,以四書為基礎,以《周易》為本原,以《春秋》為用世之術,廣授儒家經典及諸子學術等課程。

劉君祖回憶說,毓老師講解經典,不尋章摘句,而是直探經典,鉤玄提要,以“依經解經”為原則,反對摻雜外來思想的臆說,亦不拘泥于后代注疏,而注重讓中國經典中的思想相互驗證。

毓老師不談玄說妙,而注重審時度勢、躬行實踐,使古人智慧發揮現實作用。他認為,書有古今,智慧無古今,應“知行合一”,從實踐中培養智慧、驗證經典。

劉君祖說,曾受業于毓老師的學生都感念他留下來最大的影響就是人格與理想。近年來,隨著毓老師的一系列講課筆記在大陸出版,他的思想也逐漸為大陸同胞所了解。

奉元書院秉承毓老師遺訓,從成立之初的居無定所,到目前定期開班授課,舉辦大型學術論壇,劉君祖感慨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他希望奉元書院能為更多人接觸國學提供平臺。

“與經營企業不同,書院是一門精神學問。”劉君祖坦言,雖然奉元弟子們一心努力弘揚書院靈魂,但由于毓老師沒有留下著述,書院目前不可能像毓老師那么系統地授課,只能靠弟子們整理課堂筆記,然后開班授課。

近年來,向經典求教的年輕人少了,加上師資力量缺乏,臺灣不少書院的營運面臨挑戰。

據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潘朝陽介紹,民進黨當局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導致傳統思想傳承出現斷層,生源不斷萎縮,加上經濟下行導致運營成本增加,臺灣不少書院都面臨生存困境,奉元書院也在艱困中維持生計。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學生都是年紀大的,年輕學生非常少,我的課堂平均也就十五六個學生,基本都是中老年人。”潘朝陽說。

為吸引年輕學生,奉元書院近年結合新媒體,推出音視頻課程,激發更多人學習國學的興趣。

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奉元書院也在遼寧的營口、沈陽及北京等地成立分支機構。書院方面認為,兩岸同根同源,書院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應該通過深入廣泛的交流合作,建設共同的精神家園。

“許多臺灣人沒去過大陸,對現在的大陸不了解。如何把真實的大陸介紹給臺灣年輕一代,希望他們不要走偏,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迸顺栒f。

潘朝陽舉例說,臺灣一些書院近年舉辦儒學營,邀請大陸學生來臺,與臺灣學生一起參觀孔廟,去鄉下參觀交流,促進兩岸青年互相認識、互相學習,這些活動對增進兩岸了解效果明顯。

此外,臺灣一些書院還組織臺灣青年學生、老師、研究人員赴福建重走朱子之路,沿著朱子求學和講學的地方學習交流;組織學生赴山東祭孔,同時赴山東各地交流。

潘朝陽認為,兩岸更多書院應結對子,每年互訪,潛移默化促進傳統中華文化交流。這些交流逐漸產生影響,最終有益于兩岸的心靈契合。(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書院 奉元 臺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免费AV | 日韩欧洲区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