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語言大學第十六屆世界文化節游園會暨校園開放日開幕
在這里體驗“世界文化脈動”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0日電 5月19日,北京語言大學第十六屆世界文化節游園會暨校園開放日開幕。活動由北京語言大學、海淀區委區政府主辦,海淀區委宣傳部、學院路街道辦事處、校團委、學生處及學生會共同承辦。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北京語言大學青年學子,帶領數萬名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體驗“北語零時差 步履無國界”的精彩時刻。
海淀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勁林,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倪海東、黨委副書記馬貴生、副校長張寶鈞、黃益方,學院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愷彥、辦事處副主任李俠、武裝部長趙艷,以及烏拉圭大使費爾南多?盧格里斯先生等十余國大使蒞臨現場。
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黃益方在致辭中表示,漫步北語校園,猶如穿行于世界各地。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文化節為各國學子構建了溝通的平臺,為他們提供了接觸各國文化、增進交流與友誼的機會。
海淀區區委常委、宣傳部張勁林部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語言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百聞不如一見。在這里,東西方不同文明時刻在相遇,我們都是各個文明的使者,各個民族的代言人。在這里,我們也都是“海淀人”。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環境下,歡迎更多的國際友人來到北京,來到海淀區,來到學院路,攜手并進,共同推進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享科技文化發展成果,共筑海淀城市新形態。
海淀區委區政府首次參與,聯合主辦北語世界文化節。這是海淀區委區政府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理念,邀請各高校與海淀區構建“創新合伙人”措施的具體實施。海淀區希望與各高校成為“創新合伙人”,繼續深化教育、文化、人才交流培養等多方面合作借助高校強大的教育資源優勢和深厚文化底蘊,加強和海淀區教育和文化的深度合作,并依托高校的國際合作項目和留學生群體,提升區域國際化水平和創新發展能力。
七彩長龍般的萬國巡游隊伍拉開了世界文化節游園會的帷幕。巡游隊伍從北語東門出發,途經梧桐大道,向操場行進。各國留學生身披各具特色的本國傳統服裝,精心的裝扮使他們別具風采,他們或手持國旗,或載歌載舞,盡展青春活力。巡游隊伍穿過隨風飄揚的萬國旗,在梧桐大道上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伴隨著巡游隊伍的行進,梧桐大道兩旁的觀眾也真正感受到了“小聯合國”濃郁的國際氛圍與兼容并蓄的情懷,體驗著“世界脈動”。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當悠揚的古箏聲傳來,現場觀眾被舞臺上亞洲留學生的精彩演奏所吸引。這是北語“中外藝術共享課”的成果之一。
在5月15日“亞洲文化嘉年華”大型演出中,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尼泊爾、孟加拉國等8國的北語留學生,身著本國傳統服裝,與我國戲曲界史依弘、袁慧琴、杜鎮杰、康萬生等藝術家共同完成戲曲節目《盛世梨園》,留學生們表演了《說唱臉譜》環節,展現外國學子對中國國粹的喜愛、亞洲文明的共榮。
今天,“亞洲文化嘉年華”演出中的6位亞洲留學生作為國際留學生五色弦箏樂團的一員,與各國留學生一起,身著彩服,低頭撫琴,演奏了傳統曲目《茉莉花》和《碰八板》,聲聲雅韻向觀眾呈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迷人意境。他們表示,亞洲人民山水相依,民心相通。通過學習中國藝術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我們要做亞洲文明的使者,努力學習,做亞洲文化的傳承者與推動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各國留學生們在臺上盡情演繹的同時,各國展棚也創意無限,精彩紛呈,吸引著大家的視線。亞洲展區前,塔吉克斯坦留學生跳起了輕快靈巧的傳統舞蹈,活潑的節奏、明亮的服飾,極具異域色彩。泰國留學生身著民族服飾,向中外觀眾介紹本國文化的特色。
一進入歐洲展區,浪漫的氣息便撲面而來:意大利小伙子用自制的相框與觀眾合影,丹麥姑娘們以有獎問答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丹麥,吸引不少人前來一探究竟。
在美洲和大洋洲,熱情和笑聲不時襲來,巴西小伙子穿上了球衣,手捧冠軍獎杯頻頻與觀眾合影。加拿大、美國留學生為觀眾們準備了地道的本國美食,令人垂涎欲滴,不舍離去。
非洲展區帶來的是自由、放松之感,同時也不乏給人美的享受。熱情的民族舞蹈,精致的手工制品,特色鮮明的服裝都將他們的文化傳遞給了每一位在場的觀眾。
迄今為止,北語為世界上180多個國際和地區培養了20萬余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經成為學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作為北語一年一度的文化交流活動,世界文化節的舉辦已經有15年的歷史,歷屆參與的國家和地區數量都在不斷增加。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北京 留學生 語言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