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社交工具?傷人利器!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調查
玩網絡游戲上癮;上網時全神貫注,下網后六神無主;通宵打網游引發“電子血栓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對3000多名大學生進行了網絡成癮性調查,發現其中超過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手機成癮風險,學生網絡游戲成癮問題嚴峻。一些網絡游戲充斥著暴力和色情內容,而很多商業性質的網癮治療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何幫助青少年健康上網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網癮學生的“AB面”:為游戲里的兄弟“兩肋插刀”,卻難給父母一個微笑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的此項網絡成癮性調查,對多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學生進行了長期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有20.6%的大學生存在網絡成癮風險,受訪大學生群體平均每天使用手機7~9小時,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手機118次。大學生群體使用手機主要用于玩游戲、看影視劇、玩直播和購物等。
一些受訪學生表示,網絡游戲不僅是娛樂工具,更是社交工具,但正是這個被寄希望于拓展社交、尋找安慰的網絡工具,卻成為傷害大學生身心健康與人際關系的利器。
在受訪的3000多名學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為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腦等出現精神或身體健康受損,有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因為沉迷網絡游戲而錯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有近15%的大學生因為沉迷網絡和家人經常起沖突,還有個別大學生因為沉迷網絡產生易怒情緒、和同學打架……
“我們發現,沉迷于網絡的不僅有本科生,還有不少碩士生、博士生,有碩士生在找工作受挫后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最后干脆不找工作了。”一位調查人員透露。
調查組成員之一、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王緒軼接待過不少因沉迷網絡游戲而荒廢學業的學生,他說:“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學生曾考取過一所知名高校,因沉迷網游多次缺考被退學,后來他又考上了湖南一所高校,還是因為沉迷游戲多次缺考,被老師強制帶到醫院治療。”
讓人擔憂的是,一些學生形成了“網游性格”,把網絡游戲里的玩伴看得比父母都親。他們常常有兩張面孔,A面是在游戲中熱情洋溢,“講義氣,為游戲里的兄弟兩肋插刀”,“B面”則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僅對學業和社交漠不關心,甚至對父母冷漠相對,連一個微笑都很難見到。
“電子血栓病”侵襲網癮少年,商業治療機構良莠不齊
湖南省腦科醫院大精神科主任周旭輝說,近年來,臨床上接診的網絡成癮學生患者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對于孩子沉迷網絡不僅深惡痛絕,更感到無奈。
調查發現,有學生通宵熬夜看手機出現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還有博士生在過馬路、騎車時沉迷于手機而被機動車撞傷。近年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收治了一些患上靜脈栓塞的學生,多是經常通宵打游戲的網游愛好者。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急診醫學教研室副主任柴湘平說,沉迷于電子游戲導致的血栓被稱為“電子血栓病”,有學生組團通宵達旦地玩網絡游戲,還有人連續玩網游幾個通宵后,出現下肢靜脈栓塞,后來發展成肺栓塞,送到醫院搶救。
沉迷網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更大。王緒軼說,大學生網絡成癮與負面情緒相關,成癮程度越高,孤獨、抑郁、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越高;網絡成癮與自尊水平呈顯著負相關,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低,人際交往能力越弱,越容易網絡成癮。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癮治療機構良莠不齊,不少機構缺乏專業精神衛生醫生,有的甚至聘請保安、武術教練對網癮青少年進行強制管理,嚴重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還會讓其產生“報復式反彈”的逆反心理。
“隔離、吃藥、斷WIFI,不聽話就要挨電棍……我在一家網癮治療中心治療了15天,花了8000多元,出來以后還是不上網就難受,沒起什么作用。”曾在商業網癮治療中心“治病”的一名大學生告訴記者。
反網絡成癮機制亟待建立,引導與愛缺一不可
專家指出,近年來,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政府、學校乃至社會各界都采取了相應措施,一些游戲生產企業采取實名注冊,推出防沉迷系統,但仍有一些網游企業劍走偏鋒,對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甚至有學生因為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盲目模仿,走上犯罪道路。
王緒軼建議,政府、學校、醫療機構等應形成“反網絡成癮”的聯動機制,相關部門加大對網絡游戲產業的監管力度,對網絡游戲的內容和價值觀嚴格把關,防止不正當價值導向的網絡游戲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醫療機構和學校合作,對重度網癮學生提供規范的心理治療,對一些已經出現抑郁、焦慮癥狀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
周旭輝指出,學校和家庭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多組織社團活動,幫助學生提高社交能力,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對學生使用手機、電腦的情境進行必要限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記者 帥才 姚羽)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學生 大學生 網絡游戲 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