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住江蘇全國政協委員赴山西考察報道
非遺:讓清冷的大院熱鬧起來
迎澤大街,太原城市的主干道。山西省委就坐落在這條大街上。在山西省委對面,有一棟高樓,這里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5月9日起,住江蘇全國政協委員赴山西就“文化遺產和特色文化的傳承保護”進行考察。5月10日,考察團來到了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
在展覽館里,董玉海委員仔細端詳非遺作品,并與瓷刻、木板年畫等技藝傳承人攀談交流。“市級的非遺展覽館見過不少,省級的非遺展覽館還是第一次見,而且還在這么好的地段。可見山西省對非遺高度重視。”董玉海說。
與董玉海有同感的委員不少。“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進校園、老字號振興、利用傳統節日傳播非遺。”賀云翱委員一口氣列舉了山西省在非遺保護方面的5個亮點。
“山西省早在2013年1月就正式施行了《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結合非遺保護現狀,出臺了《關于實施山西省戲曲傳承發展振興工程的意見》《關于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意見》等一批制度性政策,一些成為文化和旅游部的規范范例。”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丁紀崗告訴委員們。
同時,山西省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以“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為目標,連續4年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累計培訓傳承人群1000余人次;支持“山西忻州(靜樂)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組織培訓交流和傳承人對話活動;開展非遺記錄工程,已完成40余個項目制作;參與和承擔文化和旅游部課題研究和標準制定,非遺學術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非遺也越來越多出現在山西人的生活中。
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戲作為民間傳統小戲曾在平遙紅極一時,但上個世紀60年代后逐漸退出了平遙人的生活。10日下午,在平遙調研時,委員們注意到,皮影戲在平遙又出現了。白長茂等老藝人對于皮影戲的演出非常自信。在平遙縣乃至晉中市,還有設在喬家大院的祁太秧歌傳習點,設在渠家大院的磚雕、剪紙傳習點,老藝人和學員們熱情投入的表演,讓原本清冷的大院生動起來、熱鬧起來。
正是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讓皮影、祁太秧歌、磚雕、剪紙等非遺項目戲煥發了生機,而煥發了生機的非遺項目給游客提供了別具一格的文化服務,頗受歡迎。
“平遙、晉中活態保護非遺的經驗值得進一步總結。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固態,開發不易,非遺則是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各個地方都有特色非遺,應該跟當地的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并且把它變成一種業態,來推動保護、傳承、發展工作。”賀云翱說。
面對取得的成績,山西依然保持清醒。丁紀崗介紹說:“一些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術在活化利用中有所獲利,但缺乏創意,出現同質化、低端化、機械化、偽劣化等情況,致使部分充滿創造力的手工藝人變成了重復勞動的產業工人。因市場需求改變了世代傳承、傳統獨特的文化基因,從當下看是適應了市場的發展,但前景令人擔憂。”
董玉海委員來自揚州,曾經擔任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長,在他看來,曾經有一段時間,一些地方對非遺的認識出現了偏差,簡單地認為“非遺能掙錢”。而實際上有的非遺可以走市場化道路,有的卻不能。
“首先應該對非遺進行分類,至少可以分為市場化、半市場化、不能市場化三種。對于不能市場化的非遺,應該采取研究性保護的方式來繼承,更多通過展覽等方式體現其歷史韻味。對于半市場化的非遺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給予較大的稅收優惠,讓非遺傳承人和相關企業輕裝上陣。另外要特別關注如何吸引年輕人投身非遺技藝。要高度關注包括經濟收入在內的多種獲得感,真正讓年輕人更有興趣投身非遺。”董玉海說,“現在一些地方在中職院校開設非遺課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實不少特殊教育學生也是潛在的非遺傳承人。比如揚州吸引聾啞學校學生投身玉雕事業,充分發揮了聾啞人不怕吵的優勢,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編輯:曾珂
關鍵詞:讓清冷的大院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