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伊拉克油田的中國建設者
新華社巴格達5月5日電通訊:伊拉克油田的中國建設者
新華社記者 張淼
在伊拉克南部“石油城”巴士拉郊外的荒漠,長燃火炬星星點點。中國建設者們正在幫助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魯邁拉油田戰后重建、恢復石油生產能力。
中國石油建設工程公司魯邁拉預制車間內,電焊聲轟鳴,忙碌的中外籍工人正在預制油田管線和鋼結構。
曬得黝黑的工程一處212隊隊長趙榮國說,這個車間分管線下料、打磨、組對、焊接四個流程工序,之后再進入防腐、除銹、管線施壓等階段。“為減少油田現場焊接作業,不少管線結構需要100%預制,到現場只進行安裝作業。”趙榮國說。
當了30年的石油工人,趙榮國隨著石油建設的腳步從中原勝利油田轉戰新疆克拉瑪依油田,然后又走出國門,從蘇丹、阿爾及利亞項目到伊拉克魯邁拉油田項目,不變的是濃濃鄉音,與日俱增的是中國石油建設騰飛帶來的自豪感。
趙榮國說:“從(石油)施工建設這塊來講,從最初十幾噸的吊車發展到現在7000噸的龍門吊,咱們國家機械化能力提高非常大。”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給魯邁拉油田帶來毀滅性打擊,許多油罐被炮彈炸毀。如何恢復石油產能成為戰后伊拉克政府的難題。
2009年,英國石油公司、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和中石油聯合中標魯邁拉油田項目。自2011年起,中國石油建設工程公司作為魯邁拉油田的主要建設方,執行了30多個油、氣、水、電站項目的建設合同。
在魯邁拉項目上工作近30個月的趙榮國說:“每建一套裝置,感覺跟里程碑一樣,非常自豪。”但當聊起他24歲的兒子,他心有愧疚,“從他出生到長大,(我們)在一塊的時間不到三年”。
伊拉克長期動蕩,安全局勢不穩定,工人師傅們因安全原因無法外出,加上趕工期、簽證的限制,往往十幾個月才能休一次假。一周七天,從早到晚,魯邁拉油田里的中方建設項目,就是工人師傅這么干出來的。
“去年我們在魯邁拉總工作量大概是13萬多寸口,預置量達50%或更多。在這個廠房里就完成了6萬寸口預置量,管道延長長度大約八九十公里。”趙榮國說。
巴士拉地區是著名的“熱極”,夏天在室外頭頂長燃火炬施工作業,氣溫能到近60攝氏度。“周三,晴,最低氣溫33攝氏度,最高氣溫54攝氏度,”一位工人師傅從手機里翻出去年夏天的截圖。
“夏天里,一整天汗都干不了。”負責打磨管線接口的山西小伙子董志強說。2016年初他來到魯邁拉油田工作,雖環境艱苦封閉、遠離親人,但想到自己正在打磨伊拉克第一大油田里的管道,還是有種“滿足感”。
中國石油建設工程公司魯邁拉項目經理王向輝說,目前魯邁拉油田產量已達到每天150萬桶,基本上占伊拉克油產量的三分之一。
王向輝說,伊拉克所處地理位置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中方公司正通過“一帶一路”為伊拉克提供人力、財力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幫助伊拉克政府戰后石油產業重建及油田產量提升。
“伊拉克因戰爭多年未發展,我們能很快彌補差距,既能適應西方公司的高標準,又能將老的設施進行改造。”他說。(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油田 伊拉克 邁拉 魯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