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傅作義長城抗戰指揮所舊址被發現 專家建議保護好
昌平發現傅作義長城抗戰指揮所舊址
昌平區肖村楊家老宅見證傅作義指揮抗日保衛北平 專家建議保護好歷史建筑
老房年久失修,內部破敗不堪
長城抗戰網創辦人賈元良近日調查發現,昌平區興壽鎮肖村一座極為尋常的老房子,竟是1933年傅作義將軍參與長城抗戰的指揮所舊址,多位當地老人對這段歷史有所耳聞。專家認為,這樣的老建筑極具歷史親切感,望其得到妥善保護。
探訪
迎擊日軍進犯北平
傅作義借民宅做指揮所
肖村距安定門約25公里,與小湯山相鄰。《北京市昌平縣地名志》記載,肖村元代已建村,稱西柳,清代以姓氏改稱肖家村,后演變為今稱。近日,在民間抗戰史學者賈元良先生的指引下,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肖村,在成片的新建民房中,找到了一座其貌不揚的老房子。
“傅作義將軍當年就是在這里指揮抗戰,而這是老宅僅存的一座房屋……”賈元良指著老房子對北青報記者說。
老房子坐北朝南,由青磚砌筑,房基處壓著長約1.5米的條石,坡頂覆蓋灰瓦,瓦間的荒草像是長期無人清理。北青報記者繞到老屋南側,呈現出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的景象,古樸的木質窗欞和門板尚存,但窗戶紙多已殘破。推開木門步入老房,室內光線昏暗,凌亂堆放著一些雜物,房柱和梁架均為木質,屋子里有火炕,但現已無人居住。
據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傅作義將軍》一書記載,在長城抗戰中,傅作義將軍為第七軍團總指揮,指揮第五十九軍、六十一軍,負責察北方面的防務。1933年4月30日傅作義奉命率領部隊開往昌平一帶增防。全軍于5月1日到達昌平。在一系列備戰布防中,軍團指揮所設于小湯山東北的肖村。長城抗戰的最后一場惡戰,自此拉開帷幕。
據賈元良先生考證,1933年5月21日至23日,傅作義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在當時懷柔西北的牛欄山一線構筑陣地阻擊日軍。此戰擊斃日軍246人,傷敵660余人;中國官兵陣亡367人,傷484人——那場戰役,剎住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阻止了日軍向北平進犯的步伐,為長城抗戰最后一仗。傅作義將軍應在肖村的指揮所停留了十多日。
賈元良呼吁,有關部門應將這處老房子妥善保護起來,因為它見證著抗戰歷史的篇章,見證著傅作義將軍在1933年率部抗日,保衛北京的戎馬生涯。
在老房門前,楊廣全老人向賈元良講述傅作義將軍抗戰時期的故事
講述
為答謝楊家協助作戰
傅作義臨別贈送匾額
肖村村民68歲的楊廣全告訴北青報記者,這間老房子是老楊家的,雖然看上去有些破舊,但下雨不漏,估計有一二百年歷史。聽老輩人講,1933年抗擊日軍進犯北平,傅作義將軍把指揮部設置在他家。楊家那時有六七十口人在一起生活,算是當地大戶,宅院內還有私塾、書房,能提供給作戰指揮人員較大的生活、辦公空間。他家祖上靠務農為生,家庭成分比較簡單,軍隊選擇他家作為指揮所也比較安全。
楊廣全回憶說,楊家宅院曾經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家族院落,但后來隨著家族變遷、房屋翻新,過去的老宅只留下眼前的這一座老房子。
在肖村,北青報記者還找到了楊家另外一位后人,77歲的楊品才老人。他聽族中老輩人講,1933年,傅作義將軍帶領部隊抗擊日軍,將指揮所設置在他的八大爺楊秀亭家,楊家把最好的房屋借給部隊使用。為防日軍空襲,部隊在院子里還挖了防空洞,但現已無存。
據楊品才回憶,在他兒時見過一塊黑色的實木橫匾,掛在楊家大院的門樓上,從左至右書寫“六世同堂”四個鎏金大字,題字人張冠武。此匾是戰斗結束、傅作義將軍離開肖村時所贈,由此可見楊家在當時人丁興旺,而且軍民相處融洽。遺憾的是,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村里的生產隊將楊家的門樓拆除,這塊匾額自然被拿下,傳說題字被抹掉、木料用來打了家具。
專家
保護好真實的歷史建筑
比建博物館更具價值
抗戰館研究員張量介紹說,1933年1月至5月,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長城的山海關、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灤東等地的作戰,史稱長城抗戰。長城抗戰尚存不少戰斗遺址,但傅作義將軍的指揮所他并未實地走訪過。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張量判斷,前方戰斗吃緊,軍隊將領不可能新建指揮所,一般都是利用老鄉家的房屋。通過收集當地村民的口述史,結合為數不多的文獻記載,加以對建筑遺存的實地考察,應該說學者的考證可信度較高。
張量還談到,像這樣和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建筑物,能保存下來最好。因為真實的歷史遺存具有很強的現場感和親近感,對于抗戰史研究來說,這比建一座新的博物館更具價值。同時保護好這樣的老建筑、挖掘其中的歷史,也有利于村史文化建設。
文并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編輯:楊嵐
關鍵詞:傅作義 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