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江蘇省宿遷市探索鄉賢保護“五小水體”記事

2019年04月15日 15:33 | 作者:江迪 許田靜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在有著“江蘇生態大公園”美譽的江蘇省宿遷市近年來活躍著一批人:他們頭戴遮陽帽,臂掛紅袖章,胸前掛著統一的工牌,行走在立有公示牌的鄉村小河、小溝、小渠、小塘、小庫旁。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鄉賢;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兼職:小微水體義務護水員。

宿遷市位于淮河下游,洪澤湖岸邊,全市水網密布。水質的好壞對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大意義。“河長制”推行以來,宿遷全市已經全面建立了“河長制”,由各級黨政負責同志擔任“河長”,加強對市內主要河、湖的管理和保護。但對“小河、小塘、小溝、小渠、小庫”五小水體的保護尚沒能全面覆蓋。這些小微水體,大都位于鄉村居民的堂前屋后,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宿遷市政協注意到了這種情況,決定充分發揮鄉賢作用,開展“鄉賢護碧水”活動,號召、動員鄉賢擔任義務護水員保護水體,特別是加強對“小河、小塘、小溝、小渠、小庫”五小水體的保護,對“河長制”做出有效補充,形成對水環境保護的完備網絡。

有了護水員,溝清了、渠美了

每天,家住宿遷市宿城區洋北鎮老莊村的鄉賢、老支書王懷成,都要沿著村里唯一一條小溝走一走。“這條溝雖然也就200米長,但是穿過咱們的村莊,匯入團結河。過去是臭水溝,老百姓經常打12345反映,卻想不起來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往里面扔垃圾。”作為村里的鄉賢義務護水員,王懷成介紹,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這條溝抽干了水,再挖掉塘泥,仔細清理,邊上的養殖場也搬走了。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渠,還建起了涼亭。為了讓清水一直“留在”村里,王懷成挨家挨戶地登門去說:“現在變清水了啊,垃圾桶也配好了,垃圾別再扔河里了啊。”老書記的話很是管用。“現在最多也就偶爾漂個塑料袋,我都會給撈起來。”王懷成說。

和王懷成一樣,泗洪縣城頭鄉湖灘村的鄉賢張九重也是一位護水員。“過去幾年,村里的小河小溝上面總是漂著塑料袋、農藥瓶,到了季節,還經常有村民把秸稈直接扔到水塘里。都覺得環境不好,就是沒人管。”張九重說,他在城頭鄉工作生活30多年,從村小組長到村會計、村書記再到林業公司經理,對城頭鄉的一草一木、一溝一渠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當上護水員后,張九重負責的水渠在他的責任田那邊,離他居住的村民集中居住區有四五公里路。每次他去田里勞作,都順便去水渠看看,有沒有丟棄的化肥袋、農藥瓶等垃圾,如果有,就收集起來帶回到集中居住區,扔到垃圾桶里。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都養成了愛護水體的好習慣。“雖然地里和住的地方比較遠,但是現在騎電動車也不費勁。垃圾帶回去也不一定都扔垃圾桶里,有的賣廢品還能多賣幾個錢呢,何樂而不為呢?”

2017年以來,宿遷市政協積極探索工作內容、履職方式和議事制度創新,在全市牽頭開展了“宿遷鄉賢興鄉村”工作,推薦評選了5724名宿遷當代鄉賢,指導成立了市、縣、鄉、村各級鄉賢組織,培育打造了一支扎根基層、活躍城鄉的鄉賢隊伍。在了解到五小水體缺乏管護后,宿遷市政協就想到了發揮鄉賢作用,開展“鄉賢護碧水”活動的辦法。活動先在洪澤湖畔的泗洪縣進行試點,取得一定經驗后向全市推廣。

很快,泗洪縣鄉賢協會起草了《關于在全縣開展鄉賢義務護水活動的工作方案(試行)》。泗洪縣委辦、縣政府辦轉發了方案。此后,泗洪縣又形成了鄉賢義務護水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鄉賢義務護水員選聘招募辦法、工作職責、護水巡查制度、護水巡查問題整改清單制度等1+N制度體系,并推廣到全市范圍。

活動開展以來,得到了鄉賢們的積極響應。城頭鄉戚臺村的鄉賢趙學剛得知消息后,立即主動報名參加活動。“我從小在村里放牛,經常下河洗澡。那時候水塘里的水都能直接喝。我想讓我的孩子不用放牛,還敢直接喝塘里的水。護水就是我自己家的事情。”趙學剛說,他曾經擔任多年戚臺村村長、支書,看村里的小塘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宿城區洋北鎮鄉賢參事會副會長何慶彬確定了自己負責的水塘后,感到責任重大。“我是參事會副會長,我的汪塘管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鎮鄉賢的形象,我應率先給全鎮做個樣子。”鎮護水工作動員會之后,何慶彬連家都沒回,直奔自己責任汪塘。一看整個汪塘到處是樹枝、樹葉和垃圾,事不宜遲,趕緊直奔村委會找到支部書記吳國忠,匯報汪塘現狀,并提出自己的三點想法:一是汪塘太臟,必須搶時間、快行動,把污染水體的雜物盡快鏟除;二是因汪塘水少,建議把水先抽干,徹底用挖掘機整一次;三是挖掘機初整后再上人工整,然后把一個整潔衛生的汪塘交我日常管護。經何慶彬多次登門溝通,吳國忠也深受感動,組織力量全力以赴推進汪塘整治工作。經過一個星期整治,干凈整潔的汪塘呈現在人們面前。

自己護水還不夠,提升村民護水意識更重要

為了做好護水員,鄉賢們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想盡各種辦法利用自己的鄉賢身份,積極向當地群眾宣傳護水的重要性。

在宿城區埠子鎮,趙治安因為長期開展經典誦讀,傳播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被評為埠子鄉賢。同年,在市、區鄉賢協會號召廣下,主動參加到“鄉賢護碧水”工作中。剛開始護水時,趙治安向周邊群眾宣講護水的好處,但是個別群眾不理解,說他多管閑事。趙治安找五六十歲的人談過去的事,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夏天無論走到哪里,只要熱了,脫衣就能下水洗澡。那時汪塘里的水都能看到小魚在游動,現在為什么不行了呢?現在還有幾個汪塘能洗澡?老百姓每天都住在散發腥臭的汪塘邊,不僅心情不好,更影響健康。所以,我們要主動來保護身邊水塘的環境衛生。”三番五次地說,趙治安說服了身邊不理解的群眾,他們也漸漸支持趙治安的工作,還發動他們的家人、朋友自發參與到護水的工作中。“我們鄉賢的護水力量也越來越強大了。”趙治安說。

泗洪縣四河鄉中潼村鄉賢趙先付負責的莊南塘就在他家附近。每天,趙先付都要來巡查一番,每次巡查完還都要做記錄。在巡查中,他曾經多次發現保潔員倒垃圾不及時,倒垃圾的時候還會有垃圾散落在桶邊。每次看到這種情況,他都讓村干部和保潔員溝通,提出要及時清掃,把垃圾桶周邊也要保護好,防止垃圾落水。經過多次叮囑,保潔員已經能很好處理垃圾。作為一位小學教師,趙先付還總是利用班會等場合,反復給孩子們宣傳水環境整治的內容,要求學生不僅要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還要經常提醒家里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趙先付說這是“小手拉大手,護水齊步走”。

對于巡查中發現的垃圾,趙先付一般會隨手處理。但有一次,趙先付卻一反常態。“那天就在塘邊上,發現了尿不濕包裹著雞屎,沿路撒了很多。看著挺生氣。雖然也能隨手清理,但是為了防止再犯,我還是決定要追查一下。”趙先付很快就查到了是誰家的垃圾。上門去批評教育,家長說是讓小孩去倒垃圾,小孩跑得太快所致。家長趕緊去做了清掃,并表示絕不再犯。“上門去批評人,人家能受得了嗎?”面對疑問,四河鄉黨委副書記陳海嘿嘿一笑:“他是鄉賢,大家都服他。他又是老師,村里小孩很多都是他的學生。這點面子總是要給他的。”

四河鄉淮豐居的鄉賢宋緒慧是村醫。每次村民來看病,他都會叮囑一句:“別亂扔垃圾,環境臟了會生病。”“這樣的話從醫生嘴里說出來,還是比較有用的。”宋緒慧笑言。

鄉賢護水成效初顯,總結經驗繼續推進

如今,依靠鄉賢在當地影響力,宿遷的小微水體整治水平日益提高。宿遷市政協持續關注鄉賢護水活動,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完善相關工作要求:準確識別五小水體,推廣“先全面整治,后移交管護”的工作模式,切實發揮鄉賢力所能及的作用;為鄉賢義務護水員購買意外傷害險,為鄉賢解除后顧之憂;管護水體豎立公示牌,明確鄉賢管護水體責任,接受群眾監督;加強對護水鄉賢的業務培訓,提高護水知識與技能。

2019年4月11日,宿遷市政協主席會議集中視察了鄉賢義務護水工作。據了解,截至目前,宿遷市已初步形成了“五小水體”有人管有人護、鄉賢切實履行護水責任、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的工作局面。全市共排查“五小水體”13468個,對具備管護條件的水體應護盡護,納入管護范圍4436個。共選聘鄉賢義務護水員3657名,先后組織培訓7691人次。各地共組織開展巡查1.5萬余次,發現問題5300余個,推動解決問題4424個,鄉賢護水成效初步顯現。下一步,當地將對前期工作情況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加強同水務局、河長制工作辦公室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和有效聯動,有針對性地加強污染源治理,推動鄉賢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建立健全鄉賢護水常態長效機制,確保一護到底、常護常清。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江蘇 宿遷 水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婷久久综合狠狠爱97 |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中文字字幕在线综合亚洲 | 免费午夜国产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