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劉紅宇委員:憶我的父親劉健輝
父親在我們兄妹心中,是不染塵的謙謙君子,是聰慧過人的傳奇人物,是開明博學的地方官,他還是我心中最帥的男人。父親生于1931年,祖籍重慶。在學生時代,父親是進步青年。解放初期參加革命,由于有很好的文采,他很快就成為了奉節縣里的領導,奉節縣是歷史名城,李白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就在奉節,歷史人物、文人騷客們在奉節留下了許多故事和詩篇,也熏染了奉節的人文氣息。
父親的學生時代很“傳奇”,因為家里面非常窮,父親要放牛,悄悄挑擔賣煤掙錢后得以去讀書。小學帶初中一共只上了兩三年,這其間還開過私塾教書去掙學費,這番努力,讓我父親以第八名的成績,考進了我們當地的師范學校。
我的記憶中,讀書是父親一輩子的愛好,即使在晚年病榻上,前后出師表也放在枕邊,用讀書習字減輕病魔帶來的痛苦。父親曾在縣里主管文教,與知識分子交朋友是他的特點,每天傍晚,家里是知識分子臭老九聚會的地方,他們談史論今,聚會的后半場就是唱歌,小時候,這樣的文化營養讓我覺得世界之大,音樂之美。
劉紅宇委員父母合影
父親對讀書人非常認同,也終生尊師重教。我和哥哥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素質教育,在那樣一個很偏遠的縣里,我從小就學芭蕾,彈琵琶,甚至練唱歌,練美聲,都是父親帶著我去找老師,陪著我學習。就連考大學選專業,也是父親替我做的主。
那時,文革剛剛過去,父親堅持認為法治是第一要務,讓我和77級上學的哥哥都選擇法律專業,對于還是個中學生的我來說,其實不明白法律對未來意味著什么,因此一開始,我并沒有讀懂父親的堅持,還跟他鬧了好幾天別扭。但我真正學法律并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時,我理解了父親的眼光和期盼,尤其我發現我自己身上很多特質或許天生就該是做律師的,我更感謝我的父親。等到我畢業參加工作,先分配到了銀行,干的正順風順水,我突然告訴父親,我要辭職去做律師了,因為我想抓住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機會,用法律為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保駕護航,對于我的這些選擇和決定,父親都是支持、鼓勵的。這個期間他在北京常住,他花了很多時間幫我整理資料,然后陪著我去各大專院校去演講。
記得有一次,父母陪我去中國政法大學演講,當時教室里已經坐滿了人,先進去的父親收到了大家的掌聲,他們以為這位男士就是劉紅宇,而真正的劉紅宇,其實還是一個羞答答跟在父親身后的小姑娘。在父親的陪伴下,我勇敢的走下來,創業到了第四年的時候,也就是1996年,父親強烈建議我,要回家鄉去辦一個獎學金,用這些錢,去鼓勵和支持那些如當年的他一樣,貧困而優秀的學子。那一年,我們在奉節縣教委成立了“同達”獎學金,父親還親自擔任了獎學金的理事長。這也是我做公益的開始。從那開始,從未停止做公益和慈善,但這些事的播種人是我的父親。
父親退休了之后,還心心念念地想做一點文化方面的事情,通過夜以繼日的不懈收集、整理和研究,他寫了一本書—《杜甫在夔州》,將杜甫在夔州時所做的近400首詩都收入其中。同時,為了表達對家人的愛,父親非要在作者欄加上我母親、我哥哥和我的名字。有時候,我還會翻一番這本書,雖然覺得父親可能對杜甫思想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認為他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其實也影響了我,作為一個法律人,必須要特別精準地去表達法律。
從業這么多年,無論是和媒體打交道還是做業務,大家對我的評價是“專業”、“嚴謹”,我覺得這是父親留給我的“氣質”。
2001年,父親過世。2011年,為紀念父親逝世10周年,我和我哥哥打算辦一個家庭追思會,計劃只邀請身邊的親朋好友,可沒想到,消息不脛而走,100多位父親的老朋友、老部下、老知己從不同的城市趕到場追思。我母親為這場追思會做了一部分老照片集,原計劃是現場大家誰感興趣,誰就自取,可沒想到,幾十套照片集最后全部被大家拿走了。
在我的家鄉,我的父親被許多人愛戴著,他紳士謙和儒雅正直,沒有任何不良習氣,用他的能力保護著文革時期的知識分子,通過他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他身邊的人,尤其教育出了兩個好兒女,這些,已經在家鄉傳為佳話,但對于我們而言,父親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成就我成長的關鍵因素,也是支撐我前行的不竭動力。 記得中學時,父親主筆的《今日白帝城》收錄到了中學課本中,我是多么自豪;今天,我也希望告慰在天國的父親,兒女們也努力讓您自豪......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律師)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父親 法律 劉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