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別讓廢舊環保產品成了新污染源”
—政協委員“接力”呼吁加快推進廢釩鈦系脫硝催化劑替代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 包松婭)“釩鈦系脫硝催化劑看似非常專業,其實就是一種過濾裝置,把燃煤企業排放的氮氧化物氣體通過催化劑過濾達標后,釋放到空氣中。”全國政協委員李健告訴記者,原本這個催化劑在國際上都是作為燃煤企業的環保裝置進行配置,通過脫硝能將鍋爐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去掉。因此,我國在2015年也開始大規模使用釩鈦系脫硝催化劑。
然而,如今4年過去了,新的問題來了。“當釩鈦系脫硝催化劑到了報廢年限,我們才發現廢催化劑竟然成了新的更嚴重的污染物。”
2017年,李健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蔣秋霞、包明德等一同參與全國政協組織的一次調研。一家企業負責人的話引起了李健和幾個委員的注意———按照國際標準,進口釩鈦系脫硝催化劑報廢年限是5年,國產的是3年,到達報廢年限后這些廢釩鈦系脫硝催化劑怎么處理?
企業負責人回答道,“國際通行的處理方式是填埋,但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且處置成本較高,實際上很多企業大量報廢的催化劑根本顧不上填埋,一直堆放在露天空地。”
“要知道廢釩鈦系脫硝催化劑是溶于水的,且溶于水后會釋放大量有毒物質,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可想而知。”當時同行的蔣秋霞補充道。
于是在那次調研后,同行的委員們專門研究了相關專業問題,還一起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得知其實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擁有知識產權的稀土基脫硝催化劑技術,無毒無害,可以解決現有釩鈦系產品對環境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完全可以替代傳統釩鈦系脫硝催化劑產品。
那為什么市場上還是大量在使用傳統催化劑?調研發現,由于稀土基脫硝催化劑發展較晚且存在行業壁壘,因此市場占有率較低,目前僅為3%。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蔣秋霞、李健、王小蘭、包明德等委員就此問題遞交了聯名提案,呼吁盡快出臺監管條例推動替代工作實施。
兩年過去了,今年已經是國產釩鈦系脫硝催化劑報廢的高峰,明年又將迎來進口釩鈦系脫硝催化劑報廢高峰的疊加。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國內約有85萬立方米左右的催化劑在運行,并且還在持續增加,每年因此產生的危險廢棄物不斷增加,不僅污染生態環境,尤其和人接觸后會對人的呼吸系統和皮膚、腎臟、視力等產生嚴重損害。
一直關注提案辦理落實情況的蔣秋霞已經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但這份職責卻一直沒有放下。此次兩會之前,她和李健再一次調研了該領域情況的改善和推進工作,結果仍不樂觀。“實際換用稀土基脫硝催化劑的企業非常少,廢舊釩鈦系脫硝催化劑就隨意堆放,有的搭個棚子,有的連棚子也不搭,下雨有毒物質就順著雨水滲入地下。”李健憂心忡忡。
帶著對生態環保“鼓”與“呼”的責任與使命,“接力”而來的李健再次以提案的形式“接力”建言。他認為,首先要進一步細化監管條例,嚴格跟蹤檢查使用企業在安裝、更換、儲存運輸、處置等各個環節是否依規進行,確保由具有資質且有成熟催化劑處理技術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理處置,防止出現失控造成環境二次污染和資源浪費。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對環保技術的研發,對積極更換新技術催化劑的企業給予一定補貼,而對于現有的稀土基脫硝催化劑,要勇于打破行業壁壘,加強推廣、普及和合作。”李健建議。
編輯:王琦瑋
關鍵詞:催化劑 廢舊環保產品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