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與逆境“和平”共處 ——全國政協委員李慶忠談如何面對挫折

2019年03月27日 10:30 | 作者:郭帥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郭帥)李慶忠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執行理事會理事、中國盲協主席、世界盲聯亞太區副主席。李慶忠自小好學,15歲考取吉林大學化學系生化專業,大學畢業后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生,畢業后留院工作。在人才非常稀缺的上世紀80年代,李慶忠無疑成為了家鄉的驕傲和無數孩子勵志成才的榜樣。正在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因患眼疾突然失去了光明,這讓他一度陷入彷徨和絕望。

愛和責任 給予他面對逆境的勇氣

“如果你帶上眼罩在哪怕熟悉的場景里走幾步,你一定會感受到置身黑暗中獨自前行的無助和恐懼。之所以我們很少看到盲人單獨出現在大街上,就是因為盲人獨立出門太難了!車水馬龍的街道、無處不在的障礙,對盲人來說都意味著危險。”李慶忠說:“半路失明后最困難的是重新建立獨立生活和出行的能力,只有一部分人在專門訓練或者長期磨煉后才能做到這點,比起那些生活能力很強的盲人,我還是在不斷學習和適應過程中。

是親友們的關愛和支持給了李慶忠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力量。李慶忠說,患病失明的消息讓親友特別是父母親非常悲傷。盡管過去了20多年,李慶忠在談到得病后第一次回到山東老家的情景仍然有些哽咽:“父親聽了我的情況后,默默遞給我一支煙,他用有些顫抖的手為我點煙,自己也點燃了一支,他知道我是不抽煙的。他一直沉默著,眼淚在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不住地流下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流眼淚。”得病后,李慶忠也得到了同事、朋友們的熱情關懷和幫助。父母絕望的眼淚和親朋們的關心,讓李慶忠體悟到,生命不完全屬于自己,還屬于那些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在談到當下有些青少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時,李慶忠說:“生命意味著愛和責任,一個人越深體會到這一點,他就越有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所以,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愛的能力和責任感是基礎。”

對生命的熱愛讓他戰勝厄運

李慶忠不愿太多地談起自己,卻給記者講了很多身邊的故事。曾經有個10多歲的小男孩,由于手術的失敗造成雙目失明,他對悲痛欲絕的媽媽說:“媽媽不要哭,我的眼睛失明了是因為老天要讓我做一個不平凡的人!”小男孩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李慶忠。李慶忠說:有時候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我們的感受會完全不同。“命運有時像堵不可撼動的墻,如果每天都在徒勞地想推倒它,只會浪費生命、徒增痛苦。”李慶忠認為,與其直接對抗,不如和平相處,繞過這堵墻比推倒它要容易得多。李慶忠說,不少像他這樣突遭厄運的人在致殘多年后還在花費大量經歷四處求醫、還沉浸在回憶過往的痛苦中,這令他感到十分痛惜。他說,接受現實、順勢而為是應對厄運和挫折的基礎,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李慶忠說:“戰勝厄運和挫折的勇氣還源于我們對生命的熱愛。”李慶忠有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他愛好科學和藝術,關心國內外大事,喜歡體育鍛煉。他拿自己對于科學的愛好舉例說,雖然再也不能從事科研工作,但一直關心科學的進展。現在,在他的手機里依然有很多科學方面的微信訂閱號。“我們每天在享受著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便利,但人們把這些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或者只是從功利的角度看待科技的發展,而沒有感覺到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實,人類對于大自然的探索深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現代科學如量子力學、信息科學、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已經把我們引入了一種神奇的境界。我們懂得的知識越多,就越會對人類的偉大智慧充滿敬意,對大自然的奧秘充滿敬畏和神往。”

與逆境共舞 幫助更多人追尋光明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沉寂后,1993年,李慶忠從科學院來到北京市盲人學校做了一名特教教師。他說:“失去了光明并不意味著失去一切,但如果失去光明又失去教育的機會,那將是真正的人生悲劇。”

作為一名資深的特教教師,對于當下的教育現狀,李慶忠不無遺憾地說:“我們當下的教育過分功利化了,在學校里,科學變成了一堆乏味的知識和做不完的習題,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被抹殺了。他們可能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而沒有學到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也沒有培養起對科學的熱愛;語文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美文帶給人們無窮的美感和回味,但是老師們瑣碎的講授可能讓這樣的美感蕩然無存!”“試想,如果孩子們在生活中和在學校里感受到的都是壓力而不是樂趣,那么稍微碰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他們脆弱的心理平衡就會被打破。”當然,李慶忠認為,對于青少年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是需要嚴格要求而不能姑息遷就。

李慶忠認為,教育是改變殘疾人命運的根本途徑,為殘疾兒童提供有質量的教育是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最重要的基礎。“和這些孩子們相比,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是半路失明者,我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看到了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李慶忠說:“我感覺自己有責任幫助那些同病相憐的孩子們,我覺得我能幫到他們。”在盲校,李慶忠找到了新的事業支點,他埋頭工作、刻苦鉆研,一干就是20年。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特長,帶領老師們創新盲校教育,提高教學效果,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以身作則,讓視障孩子們踏著知識的階梯走向光明。他將自己的人生智慧融入教育之中,他說:“我的教育理想不是僅僅讓視障孩子們掌握知識、學會一技之長,我想讓他們學會正確應對殘疾,學會快樂生活。殘疾并不意味著災難和痛苦,它也會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更深刻。很多盲人朋友生活得自信而快樂。”

2012年,李慶忠離開講臺,來到中國殘聯和中國盲人協會工作。作為1700多萬視力殘疾人的代言人,面對繁雜的工作,李慶忠常常要工作到深夜,但他覺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作為視障者,我要比別人多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我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平衡的。而且,有機會在這樣一個全國性平臺上為殘疾人服務是很榮幸的。雖然有壓力,但總體而言我感到很快樂、很充實。”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慶忠積極參與了全國政協組織的各種活動,認真參政議政。他在媒體發表文章,呼吁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工作;他接受采訪,倡導殘疾人工作的新理念。在會前大量調研走訪,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提出提案,他以自己做例子,呼吁創造條件讓殘疾人尤其是視障者有機會走上講臺、走進公務員行列,讓他們有更多實現夢想和人生出彩的機會。

“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只能解決殘疾人的基本需求,而就業創業才能讓他們實現小康目標,讓他們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我們不能只看到殘疾人不能做什么,而要更多地看到他們能做什么。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如果能讓每一個人人盡其才,那才是高水平的文明社會。”李慶忠希望社會能給予殘疾人更多的理解和機會,將來在各個行業都能出現殘疾人包括盲人的身影。“我甚至希望未來我們國家也能出現像英國內政大臣戴維·布倫克特那樣的人物,雖然是盲人,但他用自己的智慧成為著名的政治家。”在北京市盲人學校門口的一塊巨石上鐫刻著李慶忠為紀念盲校130周年校慶所撰寫的銘文,他在文中表達了對盲生的希望和對所有殘疾人的祝愿——“持有瑕之軀、無礙之心,自強不息、自在而有為”。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李慶忠 殘疾人 政協委員 挫折 勇氣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日韩 | 亚洲日韩色另欧美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国产国语三级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