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記者臥底一下午賺了七毛五 誰是夸夸群背后的幕后推手?
夸夸群消費的是焦慮還是孤獨?
仿佛一夜之間,夸夸群突然火了,有人為尋求認同,有人為取悅伴侶,“收費夸人”的服務亦應運而生,多個電商平臺已上線“在線夸人服務”。但在業內看來,夸夸群終究只是一時的產物,并不能真正解決焦慮、缺乏認同的話題,難以形成常態,其目前的一些盈利模式也難以實現規模性放大。
花式夸人是網上淘來的?
在線夸人的需求催生了各個夸人群的出現。通過某二手交易平臺搜索夸夸群,《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夸夸群的種類繁多又可私人訂制,參與在線夸人的成員身份亦動輒北清復交文科生,如此豪華陣容,價格卻顯得較為“親民”,被夸5分鐘的價格普遍在20元至30元。此外,在該二手交易平臺上,亦有夸夸群群主在招聘夸手,還有部分群主尋求夸夸群轉讓。記者了解到,想要應聘夸手需要支付一元錢的夸夸群管理費,想要接手夸夸群的價格則在幾十元左右不等。
在支付了一元錢后,《證券日報》記者成功成為了某夸夸群中的一名夸手,并在當日下午參與接單并收到7毛5的分紅。記者注意到,此次夸人活動中共20余名夸手參與,以夸人5分鐘收費20元的價格計算,該夸夸群群主此次能夠賺到5元至10元錢。
但夸夸群的生意并沒有那么好做。一方面來看,夸夸群的熱度似乎已有冷卻之勢。另一方面,競爭也是激烈的,低成本的特征使這個市場中的參與者數量倍增。在3月18日記者進入上述夸夸群的一整個下午,尚有4單夸人需求。而到了3月19日全天,夸夸群中僅出現3單夸人需求。記者同時注意到,在某夸夸群內付費被夸的用戶在消費完畢后就建立了自己的夸夸群。
為了擴大生意,夸夸群群主們也在想盡辦法。據記者觀察,盡管記者通過二手交易平臺進入的夸夸群并非同學群,但該群主仍在群成員的建議下將群名改成了985高材生夸夸群,在二手交易平臺中也著重強調群成員高材生的身份。該群主同時透露,為更好地招攬生意,他已將他在二手平臺中的身份信息更改為女性,頭像也變更為女性頭像。
上述夸夸群群主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其以50元的價格接手了夸夸群,目前尚未回本。該群主似乎也并非意在通過運營夸夸群賺到“大錢”,而是只想“賺個吃飯錢”。
非營利性夸夸群的小算盤
并非所有的夸夸群都意在盈利。另一位建立了夸夸群的群主告訴記者,此舉并非意在盈利,而是因為“覺得好玩”建立的內部社群。某夸夸群群主亦對記者表示,她組建夸夸群意在通過這種方式集合行業中的人脈,期望在未來探討一些合作機會。
該群主告訴記者:“我們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在夸夸群中直接做項目討論,但可以簡單粗暴的直接把這個項目分享到群里,說我做了一個項目,不管項目好壞,請你們都夸我。”該群主同時坦言,通過夸夸群中的交流固然只是一個淺層次的交往,但參與者仍然能通過這樣的平臺進行一個簡單的展示,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在眾多夸夸群中,高校內部的夸夸群亦較為活躍。某高校夸夸群成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夸夸群通過一種比較“好玩”的方式將大家聚到一起,群里有很多前輩,有利于建立校友人脈。
誰是夸夸群的幕后推手?
尋求認同,感到孤獨和焦慮似乎是催生夸夸群市場的重要因素。
在夸夸群主看來,感到孤獨和好奇并且有錢的人可能更傾向于消費夸夸群的服務。在夸夸群中,90后是主要參與者,亦有部分70后以及60后在群中較為活躍。“80后更要忙于生計,并非夸夸群的活躍用戶,而00后還在上學,身邊有很多朋友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尋求認同。”該群主如是說。
上海社科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并不認為夸夸群僅靠個人力量即可形成潮流。在李易看來,夸夸群興起的背后離不開豆瓣、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推動。
那么,風口上的夸夸群還能火多久?
李易認為,夸夸群與近年興起的知識付費有相似之處,都是在市場過度販賣焦慮的產物。但不同之處在于知識付費打的是知識牌,而夸夸群則更顯空洞。在李易看來,夸夸群的興起僅屬于曇花一現,難以規模化。
李易并不認可夸夸群背后的理念,“一方面來看,用金錢去購買夸獎并非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引導在校大學生通過夸獎別人去謀求經濟利益而不是埋頭苦讀是一種錯誤的導向”。
一位夸夸群主向記者表示,運營或參與夸夸群并不是一個能夠賺錢的長期方法。該群主認為,夸夸群其實不過是一種新型的社交形式,其中尋求被夸的人并非夸夸群的核心用戶,核心用戶在于夸人的人,而這部分用戶是不會付費的。感到孤獨或好奇的人可能會消費夸夸群提供的服務,但這種行為只是一次性的。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夸夸群 幕后推手 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