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開國第一票”揭秘

2019年03月20日 11:22 | 作者:付裕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49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紀念郵票———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紀念郵票———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東北貼用)。

1949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了第一套全國通用紀念郵票———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事業的開端,這枚郵票,被集郵愛好者稱為“開國第一票”。

紀1郵票發行的背后,有哪些秘聞呢?本報記者采訪中國集郵總公司總經理鄧慧國,請他講述郵票背后的故事,揭秘新中國第一枚郵票發行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張仃、鐘靈設計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中南海召開,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正式成立,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等為副主任。

8月22日,華北郵政總局獲悉新政協徽志圖案已確定,派經辦郵票發行事務的鄧連普持函前往新政協籌委會,聯系用新政協大會會徽為圖案,印制紀念郵票。

當時,新政協籌委會辦事組的鐘靈熱情接待了鄧連普,同意承擔郵票圖案的設計工作。

同日,新政協籌委會函復華北郵政總局,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已有專人著手設計,制出圖樣后,當于八月底以前送至貴局”。

幾天后,一幅由張仃、鐘靈設計的郵票圖案稿送到華北郵政總局。8月28日,華北郵政總局將此圖稿報送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核批,并于8月30日正式請示印制郵票。

“張仃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設計家,他不僅設計了全國政協會徽、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紀念郵票,還負責和參與開國大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美術設計工作,后來,他與中國郵政有著十分友好且緊密的聯系,還設計過許多紀念郵票。”鄧慧國回憶道:“1985年時,中國郵政成立郵票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華君武、黃永玉等許多我國著名藝術家,張仃老先生當時就是我們的副主任委員。那時,我已經在辦公室擔任秘書工作,老先生們經常開郵票評審會,言辭犀利、一絲不茍,對每一幅郵票圖稿的評價和要求都非常高,真的是非常高。他們經常就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對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如今我回憶起來,當時緊張嚴肅的氣氛,直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由于當時全國各地郵資尚未一致,所以,這套郵票的面值“擬以整數并就各郵區均可通用為標準”。

其中,東北地區因幣制不同,采用了單獨處理的辦法。為了不影響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東北地區一段時間內依舊使用東北銀行發行的東北地方流通券(簡稱“東北幣”)。分發東北售用的郵票,因幣值不同,將面值按東北郵費資例加以規定,并在票面鐫印“東北貼用”或“限東北貼用”等字樣。

孫傳哲整理加工

由于原設計圖稿系鉛筆畫,上海供應處郵票科繪圖員孫傳哲按郵票樣式對其作了整理加工,繪成制版圖。

為什么張仃和鐘靈設計郵票圖稿完成以后,還要經過孫傳哲的整理加工呢?這要從紀1郵票的鉛筆畫稿開始講起。

“我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郵政系統工作后,一直沒有離開郵票設計發行的第一線。因此,與張仃老先生、鄧連普老先生、孫傳哲老先生都比較相熟,也可以說,我算是他們帶出來的徒弟。”鄧慧國解釋說:“郵票圖稿設計完成以后,需要重新根據印刷技術、工藝的要求進行整理加工,這是我國當時郵票設計的基本特點之一。”

原來,在1985年以前,我國郵票設計稿件基本來源于“外約”。也就是著名畫家在畫完郵票圖稿后,還需要按照郵票的規格、尺寸、比例等要求重新調整,并加入郵資、銘記等內容,這都需要專業的郵票設計工作者來幫助完成。“當時的紀1郵票,就是由張仃和鐘靈兩位老先生設計,再由孫傳哲老先生進行整理加工的。”

“孫傳哲老先生接到紀1郵票的圖稿時,是張仃和鐘靈兩位先生畫的鉛筆繪稿。因此,孫老先生就要按照當時郵票要求的比例進行裁剪,并把舊幣30元、東北幣1000元、華北人民郵政這樣的郵資、銘記安排進去。”鄧慧國說:“孫老先生1933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后來又到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1947年,作為繪圖員開始了他繪制郵票的生涯。新中國成立后,他成為新中國郵票設計事業的開拓者,也是中國專業郵票設計的前輩。”

“可以說,當下但凡喜歡集郵的人,哪怕是最初級的入門者,都不會不知道孫傳哲的名字。在他40多年的郵票設計生涯中,先后設計和參與設計的郵票超過150套,創下了很多新中國之最,比如第一套紀念郵票、第一套特種郵票、第一套普通郵票、第一套航空郵票和第一套欠資郵票等等。”鄧慧國回憶說:“他設計的郵票不僅數量多,而且水平也相當高。在1980年評選出的30套最佳郵票中,由他設計的郵票就有11套。退休以后,他還經常來單位指導工作。我們都很尊敬他。”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份郵票印制合同

為了及時在全國各地發行紀念郵票,華北郵政總局此前已派鄧連普專程將設計圖稿送至上海,委托華東郵政管理總局上海供應處在當地聯系廠家印制。

1949年9月19日,華東郵政管理總局上海供應處與商務印書館上海發行所簽訂了《印制平凹版〈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合同》,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史上第一份郵票印制合同。

該合同共5章43條,分別就郵票之式樣、數量及印價、郵票之印制、郵票之點交、印制之監視及甲乙雙方的責任做了具體詳盡的規定。

按合同規定,這套郵票系平凹版單色印制,總數470萬枚,含“東北貼用”70萬枚,于簽約后18日內全部交清。

據了解,該票票幅為25x35毫米,以100枚為一全張,使用60磅西道林紙,打孔,不刷背膠。

每枚印價為人民幣0.65元(舊幣,下同),全部印價為305.5萬元,訂約日預付80%,共計244.4萬元。其余的20%,共計61.1萬元,于郵票交清時一次付清。

從目前所得資料來看,該合同對紀1郵票的印刷質量等有嚴格要求,監印及點交等手續也十分明確。

鄧連普創造郵票志號

“在紀1郵票印制的過程中,鄧連普老先生功不可沒。鄧連普老先生是新中國郵票發行工作的創始人之一,對于集郵愛好者來講,鄧連普老先生的發明創造給所有人帶來了方便。”鄧慧國對本報記者回憶道:“鄧老先生是郵票志號的創造者,我們現在熟悉的紀、特郵票的標號方法,就是鄧老先生提出來的。以前郵迷在集郵過程中,難以清楚地了解郵票的套數和枚數等信息,很不方便。志號的產生,給集郵愛好者們提供了非常簡便實用的郵票‘檢索表’。”

提議給郵票編號的人就是鄧連普,因為他本身就是個集郵迷。“1949年前后,鄧老先生來到北京。他根據自己多年的集郵經驗,向郵票設計家們提出給新發行的郵票印上編號的建議。”鄧慧國說:“因此,紀1郵票上面就開始印有郵票志號和發行順序編號。”

商務印書館承印

設計完成、合同簽訂,紀1郵票的印刷進入實質階段。歷史上多次承印郵票及有價證券的商務印書館對承印紀1郵票十分重視,抽調技術骨干組成印制及管理隊伍,由其下屬的制版印刷廠動工印制。華東郵政管理總局上海供應處則派員駐場監印。

根據當年參加此項工作的老職工回憶:郵票畫稿到廠后,先由照相間縮拍成陰版并曬到照相紙上,修正后再次縮拍成與郵票一樣大小的陰版。

此陰版即用于在照相紙上曬制25枚(5x5)的子模組,子模組復制4次后拼成100枚(10x10)的陰版,然后拷成陽版在鋅皮印版上曬成平凹版。“東北貼用”票因面值有異,故另制一套印版。印刷采用美制海力斯全張膠印機,使用對開白紙,1個印刷全張為4個郵局全張(100x4=400枚),打孔時切成4開,在電動打孔機上完成。

“我國專門的郵票印刷廠,是在1959年才成立的,此前的郵票印刷,都需要印書廠或者印鈔廠的幫助。”鄧慧國說:“郵票設計完成后,需要進行雕刻的程序,這在早期的印刷方式上,與印鈔票或者印書很像,是非常先進的。”

“一般來說,雕刻的程序就是按照設計稿在鋼板上刻字、刻畫,再去翻版制成,總體而言,當時的郵票印刷技術分為膠雕套印和影雕套印兩種,統稱為雕刻版。其屬于凹版印刷的一種,又稱為雕刻凹版,是由專業的雕刻師按郵票尺寸1∶1反相將畫面和文字等雕刻在鋼板上,經過過鋼軸、過版、鍍銅等幾個工藝環節后,作為印版印制郵票。這種郵票墨色厚實,線條輪廓十分清楚,有凸起感,藝術效果好,防偽性也很強。”鄧慧國說:“但不足之處就是顏色單調,制作成本較高。因此,在當時,商務印書館也采取了最先進的技術,用于雕刻和印刷紀1郵票,這是可想而知的。”

鄧慧國在當年商務印書館職工會籌備會文教科編輯的一份內部刊物中,也找到一篇曾經刊載的文章,詳細地記述了承印紀1郵票的過程:

郵政總局為慶祝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揭幕,特發行紀念郵票八種(各地貼用及東北貼用各四種),合計四百萬枚,承印股于上月十八日和郵政供應處簽訂了承攬合同,由上海制版印刷廠制印,規定紀念郵票須在政協會議期間分送各地發售,中途因圖案改動而重制印板(版),致為期迫切。同仁們都深刻了解所負使命的重大,大家不分晝夜,忘去疲勞地努力制印,連續工作有達十九小時之久的。十月一日至三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全國各地一律放假三天,但印制同仁大家都抱著拿工作來慶祝得(的)熱誠,仍舊不斷地工作著。把一切設備上的缺點和工作上的困難,都克服過去。終于在本月起絡(陸)續完成繳件,全部工作至十二日順利完成。這鮮艷燦爛的慶祝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紀念郵票,亦如期分布到解放區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郵票印數和合同簽訂日期略有出入外,這篇報道記錄了當時商務印書館職工加班加點緊張趕印紀1郵票的史實和印制工作完成的確切狀況。從合同簽訂到全部印完畢,總共用了23天。

文中所提“圖案改動”,則反映了當年郵票圖案繪制的一個失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開印前的一處重要修改

1949年9月下旬,華北郵政總局派鄧連普第二次赴上海聯系紀2郵票印制事宜,此時正好紀1郵票樣張印出,鄧連普隨即將樣張函送華北郵政總局會計科審核。

當時負責郵票發行工作的趙山明曾長期經辦郵票發行工作,憑著豐富的經驗和職業習慣,他對樣張進行了仔細核對,發現了圖案存在的問題,立即報告上級。

9月27日,華北郵政總局致函華東郵政管理總局:“本局鄧同志寄來慶祝政協票樣,經細閱發現圖案燈籠上政協標志地球上端小旗應為四面,系代表四個階級,而票樣僅刻三面,必須改正,方可付印。飛機不顯明,幾至看不出,亦應改好。除另電鄧同志外,特此奉達。”

同日,華東郵政管理總局上海供應處接到電話通知,立刻修改圖案,送廠重新制版印刷,保證新中國第一枚郵票的完美。

由于紀1郵票印刷期間全國郵政尚未統一,為了避免各解放區郵政主管部門繼續各自印制紀念郵票,華北郵政總局在紀1郵票尚未開印前,就將有關情況函告各解放區主管部門。

9月17日,華北郵政管理局以會字第130、131、132、133號公函,分別通知東北郵電管理總局和華東、華中、西北郵政管理局。

公函內容大體相同:

茲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期近,本局為表示慶祝并紀念此人民盛典,特籌印慶祝及紀念郵票兩類。其圖案系由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設計,經呈奉交通部核準,由本局統籌印制,印就后即分發全國各郵區轉發各局,俾可于同一日期發售,以期全國一律……上項郵票印就后通知外,特先函達,即請查照為荷。

10月4日,商務印書館開始交付第一批印制完成郵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道郵票發行通令

紀1郵票在上海完成印制,所以分發工作亦由華東郵政管理總局代辦。9月19日,北平郵政管理局會計股將分發各區郵票數量列表告知上海方面。

9月27日,華北郵政總局在致華東郵政管理總局的《華北郵政總局會字第138號公函》中將兩套紀念郵票(即紀1和紀2)的“面值種類、印制數量及分配各區數量,再行列表隨函附上”,并明確指出:“貴局將郵票分發之后,務請立即急電本局,俾本局通電各區定期出售,并請將發票單照副頁,寄交本局會計科,以備查考。”

10月5日,華北郵政總局發出會字第73號通令,這是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通用郵票的第一通令,全文如下:

事由:為發行慶祝政協會議郵票

(一)本局為慶祝及紀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經印制郵票兩類,一為慶祝票,一為紀念票,各分四種,除紀念票尚在印制外,慶祝票即將印就,不日由本局分發各局。茲將此票圖案、面值及顏色開列如下:

圖案:北京天安門圖上有一大紅燈籠繪政協會議標志。

種類:三十元,藍色;五十元,紅色;一百元,綠色;二百元,紫色。

(二)各局收到后,應自本年十月八日起開始發售,如在十月八日以后收到者,收到后即發售,一律售至一九五○年三月三十日為止。期滿停售,停售以后其存在眾手中者,仍準用以貼納郵資,但并不掉換。

(三)購票人如有申請用發售首日日戳蓋銷者,可準照辦,惟以自發售之日起一個月內為限,過期概不通融。

(四)此項郵票,已分發全國各郵區使用,惟發往東北郵區售用者,票面印有“東北貼用”字樣,其面值為東北幣一千元、一千五百元、三千元、四千五百元四種。

(五)至紀念政協會議郵票,俟印就時,再行令知。

(六)合行通令,仰各轉知所屬一體遵照。

此令

華北各郵政管理局及直屬局

抄寄

華東、華中、陜甘寧郵政管理總局及東北郵電管理總局

發行:“盛況必屬空前無疑”

本報記者在1949年10月上海出版的集郵雜志《近代郵刊》中,找到了一則該刊記者9月20日發稿的消息,對紀1郵票的圖案、面值、刷色等均有描述。

文中稱:紀1郵票“圖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飛機之背景,及群眾擎旗游行情狀,風格特殊,至為壯麗美觀云。按此票乃人民郵政首次發行之第一套全國性郵票,又為象征新中國誕生之第一套紀念郵票,意義極為重大。屆時發行,暢銷全國乃至全世界郵人群中之盛況必屬空前無疑。”

紀1郵票全套共4枚,面值分別為30元,藍色;50元,紅色;100元,綠色;200元,紫色。

紀1郵票全套4枚圖案相同,均為雄偉壯觀的北京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前精美的華表石柱。郵票票面圖案左上角懸掛著大紅宮燈,宮燈上鑲嵌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徽,下垂的流蘇自然飄起,既巧妙地點明了主題,又使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動感。天安門上徐徐掠過的飛機、天安門前行進的游行隊伍、彩旗飄揚、人流涌動,都給畫面增添了動感和氣勢,充分表現出會議的莊嚴,生動地展現了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勝利召開的熱烈氣氛。該郵票圖案將盛大的歷史場面,經過藝術處理濃縮在方寸之間,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喜慶色彩。

同時,紀1郵票分配給各郵區發售的具體數字,華北郵政總局在1949年9月27日致華東郵政管理總局的公函附表中作了規定。

其中,30元面值郵票總計發行100萬枚,50元面值郵票總計發行120萬枚,70元面值郵票總計發行100萬枚,100元郵票總計發行80萬枚。

紀1郵票(東北貼用)共發行70萬枚,其中,面值1000元郵票總計發行20萬枚,面值1500元郵票總計發行20萬枚,面值3000元郵票總計發行15萬枚,面值4500元郵票總計發行15萬枚。

其中,紀1郵票(東北貼用)發往北平局的20萬枚,分發關內各郵局柜臺發售。關內貼用的70元和100元兩種面值,印制時改為100元和200元。關內貼用的郵票面值為人民幣舊幣,東北貼用的郵票面值為東北幣。

1949年10月13日,東北郵電管理總局致函華北郵政總局,要求添印該項郵票以滿足社會需要。

根據本報記者所查到的《華北郵政總局會字地154號公函》所述:10月29日華北郵政總局復函稱,同意將原多印數量(即12萬枚)全部寄往東北郵電總局發售,因該郵票印刷成本較高擬不再添印。

10月14日,廣州郵政管理局即與各解放區相繼通郵。10月29日,華北郵政總局致函華東郵政管理總局,要求將紀1郵票四種面值各5萬枚立即發給廣州郵政管理局。

紀1郵票在新中國郵票史上創造了數個“第一”。鄧慧國說:“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百余年來郵票上第一次印有郵票志號‘紀1’。而且,作為新中國郵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門城樓圖案。”

更重要的是,作為新中國郵票的“第一枚”,其記錄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記錄了新中國的誕生,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和深厚的歷史價值,是名副其實的“開國第一票”。


編輯:楊嵐

關鍵詞:郵票 發行 設計 郵政 印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专区中文字幕视频专区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在线观看黄a∨免费无毒网站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青草衣衣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