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王有強 靳燕) 未及時接到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被問責處分;扶貧手冊中寫錯標點符號,登上“黑榜”被全縣通報;領導進村檢查工作,發現駐村干部在看手機,大為光火下給予處分……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可能是對基層干部工作狀態最常見的形容。但現在,很多基層干部卻不得不面對著“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的現狀。
“這種問責泛化、簡單化的做法,其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了危害,嚴重挫傷了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違背了問責的初衷,損害了黨紀國法的嚴肅性,影響了黨委政府的公信力。”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亞忠提交提案,呼吁基層問責需謹慎,莫讓問責泛濫傷了基層干部的心。
“屬地管理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有基層干部坦言,鄉鎮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面對上級安排,只有執行的份,于是造成了“有限的權力、無限的責任”。“不干當即被問責,違法干反而可能不被問責,兩害相權取其輕,鄉鎮干部只能先顧當前。”張亞忠說,解決權責不對等的問題,首先要強化問責標準的科學性。他建議,要以法定職責為依據,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明確界定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權責事項,做到問責主體明確、問責事項具體、問責尺度統一。同時,在推進鄉鎮綜合執法改革中,建立鄉鎮街道事權清單,堅決防止把一些超出基層能力范圍的執法事項隨意下放。
張亞忠說,在此基礎上,還要科學合理設置考核內容,嚴格控制考核事項總量和頻次,逐步減少 “一票否決”事項,做到紀法約束有硬度、組織關懷有溫度,讓基層干部在工作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問責的最終目的還在于關愛干部,幫助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促進履職擔當。”張亞忠建議,對受到問責處理的干部,要增強“治病”功效,通過暖心回訪,幫助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對真誠悔改、實績突出的,要及時肯定,處分期滿后以適當形式向組織部門提出任用建議,營造“改了就是好同志”的良好生態。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