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千年偶藝韻動古城———記指尖下的非遺傳承泉州提線木偶戲
編者按:
有人說:泉州,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這是一座活著的古城,是閩南文化的核心區,具有“東亞文化之都”“多元文化寶庫”等諸多稱號,它像一部百讀不厭的書籍,而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以及他們的文化生活,便是這部書籍最生動的篇章。其中,具有獨特藝術審美價值的泉州提線木偶戲,由藝人手操長線,木偶人跟著節奏表演,在木偶劇院,在木偶體驗館,在大街小巷,成為泉州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福建省政協委員洪世鍵參加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
福建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富有文化魅力的名城。這里有馬可·波羅的足跡,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不僅以民營經濟發達聞名國內外,更有諸多藝術瑰寶增添亮麗色彩。梨園戲、南音、石雕、影雕、提線木偶等,都是傳承千年左右的古老藝術。其中,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提線木偶當屬泉州藝苑中的一朵奇葩。
■古藝新韻亮泉州
傀儡,是一個貶義詞,比喻一個無自主權受人操縱的人。但藝術品類中的傀儡戲,則是一種高難度的藝術。
2016年春晚,短短幾個鏡頭,讓中國人民記住了兩只人見人愛,用手指即可完成挑、拉、提等動作的“金猴”,記住了這叫泉州提線木偶戲。一時間,海內外木偶界再度將目光瞄向古城泉州。而作為傳承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一把手”,泉州市木偶劇團在敬畏中堅守,在傳承中創新,幾乎每個月都參與國內外重要文化交流,以無比亮麗的成績穩坐中國木偶皮影界的“頭把交椅”。
木偶劇《盧俊義》獲福建省第六屆藝術節暨省第26屆戲劇會演金獎
2017年9月,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籌備和服務保障工作中表現優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先進集體”。
2018年12月29日晚,泉州市木偶劇團應邀參加了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2019年新年戲曲晚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首都近千名群眾一起觀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來。
今年元宵佳節,央視《2019元宵戲曲晚會》在CCTV-11播出,由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創排的泉州提線木偶戲《鬧元宵》作為泉州分會場節目亮相,展現了古城泉州繁華熱鬧的元宵踩街場景,場面恢弘壯大,再次向全國觀眾展示泉州提線木偶藝術獨特的魅力。
“提線木偶的演員手都很巧,表演形式老少咸宜,特別是高臺提線木偶表演,觀賞性非常強。”說著,福建省政協委員,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書記,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國家一級藝術管理洪世鍵撥動絲線,手中的木偶邁步走了起來,瞬間給人以美的享受。
洪世鍵說,木偶戲是以制作的木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它是漢族傳統藝術之一,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傳統戲劇形式,提線木偶在古代被稱為懸絲傀儡。中國的木偶戲歷史悠久,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發源于漢而興盛于唐”。早在三國時期已經有偶人進行雜技表演,隋朝時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在表演時,演員在幕后一邊操控木偶,一邊演唱,再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等。
2005年春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專場演出
泉州提線木偶戲,福建閩南人稱它為“嘉禮戲”。從上空提線操控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上繩一根,少至30多條線,多至50條,技術難度大。有些提線木偶幾乎能模仿人和動物的所有動作,這種類型的木偶直到19世紀中葉才得到充分發展,但用鐵棒替代細繩來操縱的原始活動木偶依然殘留在西西里島等處。其中,根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演出的提線木偶戲劇在18世紀極其流行,對觀賞者帶來極大的吸引力。
洪世鍵說,泉州提線木偶戲是我國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淀、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精湛的表演技藝使其成為我國懸絲傀儡藝術優秀的珍稀范本和不爭代表,先后被聯合國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數據庫”“聯合國南南合作網木偶藝術項目示范基地”。66年來,創作的《火焰山》《欽差大臣》《趙氏孤兒》《盧俊義》等一批優秀劇目,多次獲得了文化部“文華獎”“全國藝術精品保留劇目”等省部級以上大獎及國際藝術大獎。劇團230余次出訪世界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榮獲中國人民對外友協“人民友誼貢獻獎”。曾應邀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及央視春晚、央視元宵晚會等重大活動中表演,先后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展示演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泉州與臺灣和東南亞地區有著特殊的地理、歷史、人文等關系,泉州傀儡戲在明末清初就開始向臺灣及東南亞華僑聚居的地區流播,并在當地生根開花,為傳播閩南方言、文化,延續民族文化傳承,溝通海峽兩岸同胞及東南亞各國僑胞感情,增進民族文化認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8月8日,《四將開臺》亮相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文藝演出。
■推陳出新引航人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傳統戲曲的處境日益艱難。時年32歲的洪世鍵臨危受命,承擔了復興南派布袋戲劇種和重振晉江木偶劇團的重大使命。帶著堅定的決心,他在劇團人才流失、經費非常緊缺困難之時,浴火重生,一下子籌資創作了十幾出作品,成為后來開展“百場木偶戲進百校”、服務基層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細細數來,有與上海美影廠合作打造國內首部最長52集木偶電視連續劇《白玉堂》;有富有前瞻性、開創性地創排了文化旅游的作品《五里長虹》(安平橋)、《清源仙女》(清源山和阿里山)、《龍山情緣》(龍山寺)和人偶小品《上下手》……苦心人天不負,洪世鍵一舉成名,獲得文化部“第九屆文華獎”、全國木偶戲比賽“銀獎”“優秀表演獎”、華東六省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等。
黨的十八大后,洪世鍵又立即投入創排革命題材現代戲《金星花·小蘿卜頭》,獲文化部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優秀演出獎”和“文化創新獎提名獎”,此為福建首個獲得“文化創新獎”的傳統戲曲類項目,為學校的孩子們帶去了喜愛的愛國主義教育作品。
與時代同行,讓木偶戲綻放,是洪世鍵不變的追求。黨的十九大后,他又積極創排紅色題材現代戲,用實際行動貫徹黨的文藝方針和十九大精神,為更多孩子帶去愛國主義教育作品。同時,他還積極開拓文化產業,盤活和利用文化資源,推動新老劇場多演戲。
如今,在文化全球化、傳統藝術國際化的視野下,泉州木偶戲又該如何振興?洪世鍵開創性地在香港策劃設立了“木偶藝術傳播交流中心”,被文化部列為全國十項“對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之一,成為國內木偶界的首創。早在2014年,他就已成為國內唯一同時任職兩個在國內外都有影響的不同木偶劇種的劇團管理者,將個人的人生價值和中國兩大偶戲劇種的延續、保護、發展與傳播緊緊地連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洪世鍵帶領泉州市木偶劇團,努力踐行黨的號召,緊跟時代,圍繞中心,在2018年藝術創作中,向現實戲題材創作傾斜,全團同志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面對挑戰,知難而進,表現了新時代戲劇人的文化自信與責任擔當。
現代題材作品既是藝術創作的重點,也是難點。洪世鍵說,長期以來,英雄題材作品一直是戲劇現代戲反映的主要內容。然而,在改革開放初、中期,受各種思潮的影響,文藝界一度遠離英雄題材的創作傾向,各種娛樂性節目和商業化的作品占據了舞臺,人們不自覺地卷入經濟浪潮之中,藝術審美觀隨之潛移默化,文藝創作進入“精神迷惘”狀態,特別是有些孩子對“國家、人民、英雄、烈士”的認知膚淺,概念模糊,孩子的眼睛是“攝像機”,耳朵是“錄音機”,大人們在銀幕上、舞臺上演什么唱什么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文藝工作者有責任熱情書寫一代代英雄人物,讓更多英雄故事的經典作品流傳下去。
在眾多的文藝形式中,木偶戲無疑是孩子們的最愛。洪世鍵說,用一出《鐵窗蝴蝶》,直面告訴他們,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熱愛祖國,忠于人民,這是最珍貴又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帶一路”木偶小戲《佳節樂》
這出劇重點描述了革命者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但絕不為了個人的自由“從狗洞子爬出”的主題思想,深刻理解了自由不能用人格尊嚴和理想信仰換取的道理。同時,還教育孩子們,無論條件如何艱苦,也要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將來才有真本事建設我們的新中國。小蘿卜頭,這位共和國年齡最小的烈士,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與父母及獄中的共產黨人被反動派殘酷殺害,雖然生命永遠定格在8歲,但他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強的人格力量、優秀的思想品質與日月同輝,永遠被后人傳頌!他和王二小、潘冬子、雨來、海娃等小英雄一樣,永遠是孩子們學習的好榜樣。
洪世鍵說,今后,還將推出兒童學前教育,開展美術、音樂和舞蹈等方面的教育和傳播。
2016年8月30日至31日,大型提線木偶劇《盧俊義》晉京參加南方戲曲匯演活動,在中國評劇院大劇場連續上演兩場。據悉,這是《盧俊義》首次晉京展演,精彩的演出受到首都專家和觀眾一致好評。
“太令人震撼了,《盧俊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黃憶南博士說,泉州市木偶劇團每次晉京,都給大家帶來驚喜,從《欽差大臣》《趙氏孤兒》到《盧俊義》,代表著我國當代木偶戲藝術的最新水準。
長期以來,泉州市木偶劇團創作了一批優秀劇目,幾乎拿遍了海內外木偶藝術的大獎,國內有劇種創排劇目拿獎后就不演了,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一批獲獎劇目卻一直活躍在舞臺上。
“《盧俊義》不僅好看,而且一些細節讓人拍案叫絕、印象深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所所長田青說,在怎樣傳承傳統、創新的問題上,泉州提線木偶戲樹立了榜樣,闖出自己的路。“泉州木偶仿若一盞明燈,在非遺保護領域遙遙領先。”田青認為,泉州的木偶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近年來泉州市木偶劇團又屢出新戲。凡此種種,均為泉州木偶奠定了“明燈性”的地位。
泉州提線木偶戲閃耀著東方文明的智慧之光。她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非遺光彩耀環球
每周逢雙的日子,泉州老城區通政巷口,就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或三五成群,或三三兩兩,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往巷里頭的提線木偶傳習所走去。僅有70多座位的小劇場,節假日擠滿了少則100多人,多至四五百人的觀眾。
這兒,成了市井中最歡樂的新天地。
自2016年以來,在老城區通政巷提線木偶傳習所,泉州市木偶劇團推出每周二、四、六、日下午4至5點半公益性服務演出,全年為外來旅游者及市民提供免費文化展示和文化服務近200場,讓游客感受泉州木偶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精髓,助力推動泉州古城開發和文化復興。新劇院每周末都開展低票價表演,年演出100場。每年劇團在當地的文化惠民服務演出在365場以上,為泉州提線木偶戲培育了大量的欣賞者和“粉絲”。
2017年起,洪世鍵組建泉州市木偶劇團文化志愿服務隊和黨員“愛在路上”服務小分隊,經常深入敬老院、社區、外來工子弟學校進行愛心表演。
3年來,泉州市木偶劇團不斷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渠道,應邀赴印尼、丹麥、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泰國、菲律賓、加拿大、埃及、摩洛哥、馬耳他、韓國、日本、迪拜、美國、保加利亞、黑山等國家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開展對外交流;20余次應邀參與中央電視臺和10多個省市地方電視臺的節目錄播,僅2017年12月份,劇團就5次參與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群英會》《記住鄉愁》《藝術人生》《溫暖2017》錄播演出。
在泉州,爭當非遺傳承人和傳播者,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而洪世鍵對劇種傳統分量和當代創造更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2018年7月至9月,承辦了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全國提線木偶戲培訓班”,無私向全國同行傳授技藝。以一個地方劇種和地方院團的身份,承擔了人才培訓國家級項目,推動我國提線木偶戲表演藝術水平的提高,探索中國木偶藝術在新時期如何實現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同年,又成功承辦國家藝術基金“提線木偶數字化海外傳播推廣”項目,2019年元月赴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洛杉磯等地傳播推廣,不斷講好中國故事。
洪世鍵現在是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員,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評委等;著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之一《南派布袋戲》被譯成中英文在國內外發行;《南國奇葩掌中戲》《木偶啞劇的藝術特色》《科技提升推動傳統偶戲發展》多篇文章在《中國戲劇》等刊物發表;多次應邀參與“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東歐國際藝術論壇、國際木偶節等學術論壇。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2月,他所任職的泉州、晉江兩個木偶劇團“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同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優秀實踐名冊”,成為我國迄今為止入選這個名錄的唯一一個項目,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的空白。
如今,在經濟發達地區把生意打理好,也許不算特別;而能把文化搞上去,搞好,就一定有特別之處。因為,這需要一種責任,一種精神,一種品格。是的,也許洪世鍵的偶藝傳承事業并不驚天動地,但如果我們從國家文化建設的高度去看問題,那么,他的努力就和一個民族全面振興的事業連在一起,可謂初心不忘繼傳承,匠心堅守開新花。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木偶 泉州 提線木偶 木偶戲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