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要支持年輕人多出成果、早出成果

2019年03月11日 13:51|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WZG2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回答記者提問

YS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注意到,現在很多一線的青年科學家正面臨著一些困擾,比如工作壓力大、獲取資源項目難、自主決策權力小。請問,科技部將如何從政策層面上給予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支持?謝謝

科技部部長 王志剛

謝謝你的問題。第一,我們經常講一句話,青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科技創新這個領域。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不能持續發展、不斷提高,長江后浪推前浪,關鍵在于有沒有一批年輕人愿意投身科技、投身創新,關鍵在于這批年輕人是不是敢于超越前輩。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想做科技、想做創新,就必須看重年輕人。因為這是持續的事業,而科技本身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做工作,需要接續不斷。

第二,科技創新往往都是英雄出少年。很多科學大家,你們看他的歷史,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和貢獻。因為青年時代是人的精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在創新能力方面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支持年輕人多出成果、早出成果。

你剛才提到青年科學家壓力大,的確也還存在這些現象,年輕人剛進入社會,確實壓力很大,包括生活的壓力,科技資源申請的壓力,還有等等各方面。這個事情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就是從國家層面上,政府、社會怎么樣能夠為青年科學家、科技人員潛心做科研、早出成果提供一些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從人的成長磨煉來講,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坎,今天我們的很多大科學家當年也經過這些坎,年輕人從自身來講要從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主動作為、謙虛向學。

從科技部的角度來講,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年輕科技人員,為他們創造條件,發現其中那些安安靜靜的、把科研創新作為自己畢生事業、職業選擇的,以及通過科研體現自己一生價值所在、接受社會認可的年輕同志。對于這些人,我們要深入研究,怎么樣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我不太贊同年輕人太著急,人才流動很正常,而且必須流動,但是三天兩頭流動可能就有問題。所以,從國家層面應該積極創造環境,從科研人員層面,特別是一個優秀的科研人員,要受到社會尊重,不但要讓人尊重知識,還要讓人尊重科研人員的操守。在這些方面應該怎么做,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在國家科技計劃方面也對青年人給予了積極傾斜支持。比如,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優青、杰青方面也都做了安排,就是為青年人提供專門通道,就好像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沒有長成要搞個孵化器似的。另外,在科技人才計劃方面,也有對青年科技人員進行專門的支持。我在這里也積極呼吁社會,大家能給青年人更多的成長空間,要積極鼓勵扶持。作為老一代的科學家、成功的科學家,要有更高的姿態。青年人的成長,既需要單位培養,從某種意義上也需要師父帶徒弟。導師和學生的關系,課題組長和科技人員之間的關系,總師和成員的關系,實際上也類似一個師父帶徒弟的關系。作為總師,作為導師,作為組長,怎么能夠積極幫助年輕人,但是又給年輕人提供成長機會、工作舞臺?為什么過去很多年輕人很早就可以擔任一些課題組長,擔任一些主管設計師、主任設計師,而這種機會現在是不是可能少了一些?在這一點上,還需要科技界的前輩們做更多的工作。不要一喊老板就真是老板了,科技界的“老板”的說法,我總是覺得不好聽,師生之間還是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關系,共同保持良好的氛圍。

最后,我們年輕的科技人員也要有雄心,要琢磨怎么能參與一些大的項目、參與不分年齡的競爭,這樣使得我們不同年齡段的科技人員都互有所長、相互支撐、相互提攜、相互尊重,最后形成一個科技界互幫互學的和諧環境,使每個科技人員都有機會在中國科技創新的大潮中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機會、自己成長的道路,以自己的貢獻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這一點上,希望全社會多尊重青年人,多給青年人機會。謝謝大家。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 伊人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