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金融力量>政策導讀 政策導讀
農工黨中央:發揮農險功能 助力脫貧攻堅
自國家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本著“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通過政策支持、政府引導、加大宣傳,保險基本覆蓋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小麥等大宗農作物。從試點的成效來看,農業保險創新了政府支持農業發展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減輕了參保農戶的因災損失,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但仍存在著農民保險意識缺乏、保險覆蓋面窄、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問題。
為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廣泛宣傳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切實提高農民投保意識。農業保險作為農村發展的“護身符”,將在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渠道,加大對農業政策性保險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特別是農民群眾對農業保險的認知水平和保險意識,增強其投保的積極性。
二是擴大中央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科學合理厘定地方特色農產品的保險金額和費率。在原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大豆、棉花六個大宗糧油作物的基礎上,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具有帶動作用的茶葉、生豬、淡水養殖、經濟林果、設施農業、中藥材等地方特色農產品納入中央政策性保險范圍,中央財政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保險金額的確定應遵循既能化解分散生產風險,減輕因災損失,又能有效防范道德風險的原則,建議在物化成本以上、實際收益以下的幅度內厘定保險金額。鑒于地方特色農產品具有區域性強、品種多、單一品種覆蓋面小的特征,不符合保險的大數法則,因此,在特色農產品費率厘定上要科學合理,既要兼顧到投保農戶的保費承受能力、各級政府的保費配套能力,又要兼顧到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經營,逐步建立特色農產品保險的長效機制。
三是創新扶貧資金的使用方式,安排一部分扶貧資金用于支持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和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對推動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脫貧、建設扶貧長效機制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而且來自特色農產品的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不斷增加,已成為農民特別是貧困戶重要的收入來源。因此,建議在扶貧資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支持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使用扶貧資金,既能更好地發揮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又能支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推動產業扶貧,增加農民收入,有助于建立扶貧的長效機制,也有利于貧困戶樹立正確的脫貧觀念。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農業保險業務和保險產品創新。農業保險的發展除了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農業保險業務和產品創新也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農業保險更需注重保險業務和保險產品的創新。農業保險業務和產品創新需要相關政策配套和支持,比如稅收政策、財政保費補貼政策等。因此,建議中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地方政府和保險公司大力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和產品創新,有效化解現代農業生產中潛在的風險,為現代化農村建設保駕護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保險 農業 脫貧 創新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