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金融力量>政策導讀 政策導讀

民進中央:運用金融財政綜合手段提升產業扶貧效能

2019年03月07日 16:33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關鍵。基層正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從創新扶貧小額信貸、設置扶貧產業項目庫、開辦扶貧車間、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整合涉農資金用于產業,到大力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同時,也存在扶貧產業普遍“有產無業”,與貧困戶和村集體的利益鏈接機制不完善,產業帶貧效能不高,自身發展也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一是產業發展不充分。整體上看,產品同質化、產業低端化、市場本地化。產業基礎仍然薄弱,發展方式相對粗放,傳統“種養加”占主體地位,且多數規模小且分散,有輻射力的農業產業“巨人”少。產業鏈不完整,農產品加工、特別是精深加工發展不足,有產無業,豐產不豐收問題突出。

二是主體帶動作用不充分。主要體現在,利益鏈接度低、貧困戶參與度低、市場化程度低。多數項目由政府推動、外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本地發展帶動不強;有些運作思路不明確,建成后不久就閑置;有些市場分析不足,盈利水平低,靠補貼艱難維持;有些貧困戶參與不夠,主要利益鏈接方式是土地流轉租金加部分務工收入,屬臨時性政策照顧,沒有長遠的制度安排;有些以平均分配代替差異化扶持,并沒有體現多勞多得和提升貧困戶發展能力,激發內生動力不足。貧困戶在農產品市場上的議價權并沒有根本改變。

三配套支持不夠。從要素來看,扶貧項目普遍缺資金項目、缺人才支撐、缺設施平臺。扶貧資金與項目錯配,有資金無項目與有項目無資金現象并存,產業扶貧小額貸款總量偏小,還款周期短,與產業發展周期不相匹配。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少是缺青壯年勞動力、缺農業生產技術能人、缺高文化素養的家庭,無法支撐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方面,冷鏈倉儲等建設滯后,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布點不足,物流節點建設不力。農業保險體系不完善,生產性設施用地難。

四是存在無序發展。有些受自然環境等方面影響,不具備產業發展條件,但為了產業全覆蓋目標,缺水地區大面積種植耗水型牧草,有些地方大面積強推種植單一品種,甚至是外來物種,有病蟲害爆發危機,也破壞生物多樣性。

微信圖片_20190308205141

為此,建議:

一是規范扶貧產業發展,提升產業技術人員和企業話語權,遵循產業發展規律,避免無序發展。要認識到產業扶貧是長周期的扶貧措施,不能著眼于短平快。政府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業產業大數據,加強市場分析和信息發布,完善扶貧產業生產力布局。解決貧困戶短期增收,主要靠勞務收入、政策收入、土地流轉等財產性收入。

二是加強對扶貧項目的后期管護。縣鄉要建立健全項目后續管護機制,設立資產登記臺賬,建立資產管理制度,落實資產管護責任,確保扶貧項目健康持續運行。引導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項目形成的資產歸村集體所有,形成固定資產的須依規計提折舊。項目資產實行委托經營的,應明確委托經營期限及期滿后資產處置方式。

三是培育本土特色優勢產業和企業。從產地和區域層面制定扶貧產業專項規劃,因地施策、雙輪驅動,對一些面積小、自然地理條件特殊地區,走“名特專精”路線,對差異化不突出的地區,走規模化、標準化路線,發展區域品牌。要注重培育本土特色優勢企業,或推動外部企業本土化。

四是發揮產業項目的教育引導功能。改變政府和學校為主體的農民培訓體系,統籌培訓資金,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稅收、政府補貼等方式,引導扶貧企業通過崗位培訓、技術指導、項目支助、產品代理、利益鏈接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培訓服務,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

五是優化利益鏈接機制。在現有利益鏈接方式中,擴大長期聘用務工比例,多采用獎補或保底收購等方式,鼓勵貧困戶參與農業生產。拓展新的利益鏈接方式,根據產業扶貧項目與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的能力狀況,探索推廣反包管理、超產分成及訂單種養等方式。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產業 扶貧 項目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殴美在线播放 | 亚洲伦理AⅤ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亚洲日韩高清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五月丁香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