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 肖亮升)“進入新時代,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東西部之間發展不平衡又是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在兩會上建議,應加強東西協作,有效實施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錢學明在調研中發現,受“中美貿易戰”關稅壁壘影響,許多傳統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明顯加快向國外轉移步伐。它們雖能夠享受當地勞動力紅利,但也面臨較高政治社會風險。
“近年來,東部地區進入‘騰籠換鳥’的關鍵期。如能將這些產業轉移到西部地區,不僅可以滿足脫貧攻堅尤其是異地扶貧搬遷所形成的巨大就業需求,帶動當地發展;還讓我國保留完整產業鏈,有效應對各類經濟風險和挑戰。”錢學明表示,前幾年,東西部間的產業轉移主要由單個的東部企業和西部政府推動,該產業轉移模式存在轉移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產業配套差等問題。如今,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已成為產業行為、集體需求。
他認為,如能按照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原則,加快建立產業轉移地與承接地之間的東西對接協作機制,有效實施產業轉移,可提高轉移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完善配套,也符合東部與西部、政府和企業等各方訴求。
錢學明提出,在東西協作之下,東部地區可協同推進“騰籠換鳥”,整合土地等資源,讓“舊鳥走得了,新鳥進得來”;企業可迅速轉讓東部地區土地,以換取轉移西部地區所需資金,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實現“在轉移中升級”;西部地區可完成全產業鏈招商,通過規劃建設專業化產業園區,集中解決好節能減排、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等瓶頸難題,做到“既迎來金山銀山,還保持綠水青山”。
“核減東部地區轉移產業所減少的GDP、稅收,核增西部地區承接產業所需要的土地、能耗等指標。”錢學明建議,對因產業轉移到西部地區所減少的GDP、稅收,在國家相關統計之中給予基數核減。同時,降低對東部地區GDP、稅收的考核評價權重,突出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區域協作等考核評價導向。以此引導東部地區“瘦身健體”“輕裝上陣”,加快產業轉移、轉型升級步伐,保持引領發展。對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西部地區尤其是重點開發區域,凡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合理增加相應的工業用地、能源消耗、污染控制等指標。激勵和引導西部地區實現集約化發展,清潔化生產,徹底解決轉移產業的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問題,杜絕污染的“自東向西”轉移。
錢學明建議,引導西南邊境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開展跨境投資,規避貿易摩擦風險。發揮西南邊境地區獨特區位優勢,開展跨境勞務合作,積極承接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鼓勵落戶邊境企業開展跨境投資,在境內外分別建設產業園區,形成國際產業合作,規避貿易摩擦風險。通過承接產業轉移,打造邊境經濟帶,促進西南地區加快發展。
編輯:王琦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