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教授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一年。年初,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賀云翱的《關于制定保護國格與民族尊嚴專門法的提案》針對近些年發生的一些人公然美化侵華日軍、污蔑革命先烈、丑化民族英雄的行徑,提出立法建議。提案受到委員們的一致好評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兩會閉幕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一行赴南京就制裁“精日”行為、立法保護英烈進行調研座談,賀云翱應邀出席并發言:“精日”行為的出現,是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甚囂塵上的惡果之一。應通過立法,劃底線、立規矩、樹人格。
會上,郭林茂表示,全國人大立法機構要加強立法研究:盡早出臺司法解釋,及時解決法律適用問題;修訂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為執法提供法律依據。此后,在答復提案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也做出類似表述。
首次亮相全國政協舞臺,賀云翱叫好又叫座。這源于多年的厚積薄發。從地方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委員,賀云翱的履職道路始終緊貼中華文化。2018年的提案,絲路文化帶建設是為了搭建中華文化遺產展示的筋骨,非遺傳承保護是為了豐滿中華文化遺產展示的血肉,而保護國格就是保護中華文化的魂魄。
以兩會為新起點,賀云翱繼續深化、細化相關研究。
作為文藝界委員,賀云翱與界別群眾密切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共商建議。在新疆吐魯番進行考古工作時,吐魯番文物局局長王霄飛告訴賀云翱:“我在媒體上看到了您關于建設絲綢之路文化帶并與大運河文化帶協調發展的建議,說到了我的心坎上。”
賀云翱認為,大家對絲路沿線的各類相關遺產缺少真切的感受、系統的把握和可觸摸的體驗,完整地作為“絲路”而存在的形態特征和內涵尚未彰顯。他建議,把那些現狀分散、彼此孤立但歷史上存在實質性關聯的、屬于同一個文化生命體的文化遺產資源重新整合建構為一個文化遺產保護帶、傳承帶和當代文化發展帶,從而實現絲路沿線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賀云翱注意到,大運河文化帶的西端為洛陽,洛陽正是陸上絲路文化帶的東端;大運河文化帶的南端為寧波,而寧波也是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城市。“如果能把絲路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協同起來,中國文化遺產展示的筋骨就暢通了。”
作為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委員,2018年,賀云翱參加了專委會組織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大遺址保護和利用”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項調研。2018年9月,受全國政協辦公廳委托,江蘇省政協組織部分住蘇全國政協委員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進行調研,賀云翱也應邀參加。
出生在大運河岸邊的賀云翱,對大運河有著特殊的感情。母親的剪紙、繡花,鄰居的掛面,外村的老中醫……回憶童年,運河猶如畫卷,這些非遺就是畫卷上的美景。調研中,賀云翱發現:兩次關于大運河的調研,絕大多數調研點談的都是物質文化遺產,對運河沿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鮮有關注。
“運河邊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是增強文化認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力量所在。把非遺保護好、傳承好,可以讓我們的文化展示更有血有肉,更鮮活有趣。”賀云翱說。
“2011年就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去年我建議對非遺法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積極答復。今年我準備就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提交提案。”
為了做好提案,賀云翱收集了大量運河沿岸非遺資料。“僅僅一個浙江省就收集了上百種非遺的資料。收集完資料還要做系統分析。會期很近了,交了‘作業’,并不會萬事大吉。傳承中華文化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會一直做下去。”賀云翱表示。
(賀云翱,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