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日電(記者 呂巍)“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礎上的。”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我能一眼認出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著。”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家長教育學》中,用這樣兩段話形象描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春團拜會上,也多次提及家國情懷、家風建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跟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但這扣子該怎么扣,家長未必全然知曉,扣錯了將會以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快樂作為代價。此次兩會,民進中央就從家校合作、緩解焦慮、營造教育環境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成長路徑。
從沖突時發到良性互補
據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教育報聯合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九成以上的班主任認為家校溝通存在問題,排名前三位的問題分別是“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參與溝通的積極性不高”“與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三點半難題”“家庭教育缺位”“家長微信群管理不當”等問題也普遍存在。
在民進中央看來,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學校和家長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的責任邊界不明確;學校開放度不夠,家長參與學校工作不夠深入,對孩子在校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學校和家長對教育理念共識度不高,難以形成合力。
“應首先在家校攜手方面下功夫,推動構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良性互補關系。”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
民進中央建議在學校章程建設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條款設計,指導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全體家長會等形式,了解國家關于家長不同于學校和老師的監護責任和權力、權利,幫助家長區分自己和學校的學生安全責任分工,為預防、緩解、消除家校矛盾做好鋪墊。同時,進一步完善家校聯系機制,明確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的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模式,設立家庭教育專項基金。
“此外,還應通過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日常交往聯系,增進家校信任。”朱永新表示。
對焦慮情緒說不
民進中央在調研中發現,家長大部分不了解教育常識,對教育的目標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么聽之任之,要么人云亦云。2018年,新浪教育發布了《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結論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社會環境因素引發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程度最高,集中在學習成績、校園安全、手機上癮、課外培訓等問題上。
“幫助家長們了解子女品行教育、親子關系的科學知識,了解家庭教育的特點、規律、方法,知曉包括家庭教育政策等在內的與其子女升學、教育分流密切相關的教育政策內容十分必要。”朱永新說。
規范要求家長配合、支持學校教育的具體內容“不宜超標”也是民進中央的建議之一。
他們提出,不宜布置過多超出學生身心特點、超出學生能力發展階段、不符合教育規律,主要依靠家長完成的手工操作、PPT展示,或機械式背誦記憶的應試教學內容,減輕家長教育孩子的壓力,特別是精神壓力和時間成本。
共同營造愛孩子的教育氛圍
有人說,為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需要考試,卻需要一直學習。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在民進中央看來,父母的學歷和教育水平并非絕對正相關。應由專家指導家長“言傳身教”,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塑造學生良好的社會性,糾正其片面化的升學競爭觀念。通過政策解讀、專題培訓、主題研討、現場指導、案例展示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幫助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監護權和教育權。
同時,民進中央還建議鼓勵婦聯、關工委、宣傳部門、村(社區)等社會資源參與家庭教育政策的宣傳落實工作。通過宣傳引導形成合理的社會評價,幫助家長切實轉變只有“上重點大學”才是教育成功的觀念,尊重子女的客觀差異,科學定位孩子的教育成功標準。
“對于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家庭,可以通過‘代理家長’‘愛心爸媽’‘親子共讀’‘書香家庭’等公益形式,營造相對完整的家庭教育環境。”朱永新說。
不急于求成、不互相攀比、不急功近利……抓住孩子屬于家長的有限時間,去陪伴,去守護。對于孩子,這樣愛他剛剛好。
編輯:劉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