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金代高等級城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引專家關注
2月19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入圍終評。
2017-201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禮區文廣新局對太子城遺址進行了連續考古發掘工作,并結合文獻記載確認太子城遺址即金章宗避暑的行宮(捺缽)泰和宮。
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黃信報告,太子城遺址城址南門、9號基址、3號院落呈南北軸線分布(與東西墻方向一致)。南區中心9號基址是太子城內單體面積最大、規格最高的建筑。城西外基址位于城西約690米處,扼太子城西谷口,為城外戍守遺跡。“尚食局”、“內”、“宮”等帶銘器物的集中出土,為其皇家性質提供了佐證。而出土遺物中的迦陵頻伽、鳳鳥紋瓦當、連弧紋滴水與黑龍江金上京皇城西部建筑基址、吉林安圖寶馬城遺址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白釉“尚食局”款瓷器與河北曲陽定窯窯址出土金代后期器物完全相同,從這些特征中可以確定太子城遺址年代為金代中后期(1161~1234年)。
太子城遺址是第一處經考古發掘的金代行宮遺址,是近年來發掘面積最大的金代高等級城址。城址雙重城垣、南北軸線、前朝后寢的布局方式對金代捺缽制度、行宮的選址與營造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城址內出土的對應城內不同等級建筑的鴟吻以及特色的瓷器組合,為研究金代官式建筑以及金代宮廷用瓷制度、供御體系提供了重要資料。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魏堅教授點評:太子城遺址是近年來金代考古的重要突破,是北方少數民族以四時捺缽的傳統習慣修建的一處行宮遺址,其本質意義上并非一處城址。從太子城遺址的布局體現了金代晚期到元代的建筑規制,為元代城址的布局是從金代中晚期繼承而來提供了佐證。太子城遺址是捺缽制度的延續,為研究金代考古學遺存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正因太子城遺址是完整處在金代時段的資料,使挑選出一批純粹的金代遺物作為劃分金、元時期的標尺成為了可能。魏堅對太子城遺址的多學科合作研究以及宣傳模式表示了贊賞,希望能夠形成一處具有考古氛圍、學術價值的建筑。同時他希望能在后續的發掘中進一步探討遺址的整體布局、城內功能等,為推動遼金元考古研究提供助力。
據悉,此番入圍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的20項考古項目來自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山西3項,陜西、新疆、遼寧各有2項,廣東、湖北、浙江、甘肅、河南、內蒙古、四川、江蘇、河北、重慶、安徽各1項。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是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每個年度舉行的在全國范圍內評選當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一項活動,始于1990年。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將于3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屆時年度“十大”花落誰家將最終揭曉。
編輯:楊嵐
關鍵詞:金代 太子城 金代高等級城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