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水產養殖對環境有負面影響?農業農村部回應

2019年02月15日 13:4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資料圖,“漁姑娘”展示新鮮捕撈的大閘蟹。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資料圖,“漁姑娘”展示新鮮捕撈的大閘蟹。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網2月15日電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15日表示,并不是所有水產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對水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對水生態環境還有凈化修復的作用。

國新辦就《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幾年社會有一些聲音,提出水產養殖對環境有一些負面影響。農業農村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于康震表示,水產養殖與水生態環境到底是什么關系,已經是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有一些地方水產養殖與水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得不是太好,發生了水產養殖污染環境的事情,在個別地方還比較嚴重。現在的問題是水產養殖與水環境污染之間是不是一個簡單的等號關系?是不是所有水產養殖的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帶來水生態環境的污染?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究竟如何?有多大?這應該要進行科學分析,才能講清楚這個問題。

于康震指出,包括現在養殖水產品在內的水生生物是整個水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魚翔淺底美景,就意味著水生態環境要好,不能沒有水生生物,這兩者之間不矛盾,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兩者要和諧,失調就可能出問題。水產養殖從養殖對象上大致可以分為魚、蝦、蟹、貝、藻這幾大類。從養殖方式上有兩類,一是投餌型,二是不投餌型,并不是所有水產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對水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這很重要。事實上,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餌型養殖方式才會對環境有比較大的影響,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相反,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對水生態環境還有凈化修復的作用。

于康震介紹,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水產養殖排放量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來計算,占農業排放量的4%。水產養殖污染物大多為氮磷等有機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環境的富營養化,對水體的影響總體不是很大。另外,中國海水養殖中貝藻類以及淡水養殖中的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都是不投餌型的水產養殖品種。其中,貝藻類占海水養殖總量的83%,濾食性的鰱鳙魚類占淡水養殖總量的25%。這些養殖品種都對環境有著良好的凈化修復作用。所以,很多水生態環境富營養化的地方在治理的時候,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投放鰱鳙魚進行治理。

于康震舉例稱,國際上利用湖泊中的魚類控制和改善水質的案例很多,在中國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重點湖泊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都通過投放鰱鳙魚這些濾食性的魚類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據測算,2016年僅鰱鳙魚養殖一項就可以消除水體中的氮大約37萬噸、磷14萬噸。中國工程院的一項咨詢研究項目結果顯示,海水貝藻類養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我國海水養殖的大型海藻每年可以從海水中移出碳30多萬噸,養殖的貝類可以移出的碳更多,達到近90萬噸。僅僅貝藻養殖這兩項,每年就可以移出碳120多萬噸。我國海水貝藻養殖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可以說是巨大的。打一個比喻,相當于每年造林50萬公頃,生態效益顯著。

于康震指出,水產養殖與水環境污染之間不是一個簡單劃等號的問題,只有出現了不協調,才會帶來水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水域污染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內部的因素。嚴重污染只是個別地方才會出現。中國每年養殖水產品的總量是5000多萬噸,總體上水產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不是像有些媒體炒作的那么嚇人、那么嚴重。在這里要強調的是,盡管如此,我們也必須對水產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予高度重視,這一點毫無疑問。

于康震稱,事實上,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產養殖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們就提出了“堅持生產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而且還加上了一條“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的水產養殖業。這次《意見》將改善養殖環境作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了科學設置網箱網圍、開展養殖尾水和廢棄物治理等多項舉措。同時,還重點強調要發揮水產養殖的生態屬性,鼓勵發展不投餌的濾食性魚類和灘涂淺海貝藻類增養殖,開展以漁凈水、以漁控水、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這都是《意見》所提出的具體措施。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養殖 水產 環境 水生 生態環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网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