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有地方扶貧搞“名股實債” 讓脫貧項目“竹籃打水”
中國紀檢監察報2月13日消息,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向云南省委反饋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情況指出,“有關職能部門落實監管責任不到位,有的產業扶貧項目搞‘名股實債’”,要求云南省委認真梳理今后兩年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堅持目標標準,貫徹精準方略,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名股實債”在扶貧領域中通常表現為,相關職能部門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動員貧困戶辦理無息或低息貸款,然后將貸款轉借給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進行經營管理,靠分紅扶貧。一旦這些經營主體經營管理不善,貧困戶將蒙受損失。是不是真扶貧,關鍵看貧困群眾能不能得到真實惠。這其中,扶貧資金的使用監管顯得十分重要。“名股實債”所暴露出的扶貧資金使用問題,發人深省。
扶貧“奶酪”誰在覬覦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將給3146戶貧困戶的無息貸款1.57億元,轉借給26家企業,靠利息分紅扶貧,結果部分企業償還本息困難。
近幾年,全國上下脫貧攻堅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中國的減貧實踐舉世矚目。但與此同時,諸如巍山縣發生的“名股實債”之類的扶貧資金使用問題,在一些地方仍舊花樣百出,有的甚至觸目驚心。
有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在脫貧攻堅的硬任務面前,沒有做好調查研究的功課,在使用扶貧資金、落實扶貧項目時脫離實際,不顧市場規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發展扶貧產業不見實效。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中內泡村村“兩委”盲目決策,管理不善,致使該村投資21.43萬元建設的麻鴨養殖場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養殖的1.2萬只麻鴨鴨雛大量丟失、死亡。貴州省三都縣將生態鴿養殖產業列為縣重點精準扶貧主導產業之一,先后成立縣生態鴿循環養殖項目精準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生態鴿養殖產業發展辦公室。兩個辦公室成立后均未按要求開展實際工作,導致項目推進緩慢,1204.05萬元生態鴿項目扶貧資金閑置。
眾所周知,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必須用于扶貧事業。但仍有人覬覦良久,處心積慮地想著要把這筆資金為“我”所用、挪作他用。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原黨組書記、主任劉忠誠等人違規向扶貧基金會借款74萬余元為職工發放福利、違規挪用公用經費為班子成員支付房租和公車補助,共挪用234萬余元扶貧專項資金。劉忠誠等人因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不力、作風漂浮,受到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其他相關責任人也受到相應處理。
最令群眾深惡痛絕的是,有人竟敢在“救命錢”上動心眼、下黑手,有些惡行甚至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原院長杜曉陽“雞腳桿上刮油”,把黨和國家對學生的資助政策當作自己的發財路徑,安排他人套取國家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資助款643萬余元。她將學子們的資助款用于美容養顏、涂脂抹粉,追求高消費。臉型可以重塑,人生不能重來。重慶市紀委監委給予杜曉陽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調查結果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與民爭利,扶貧“奶酪”不能物盡其用,勢必影響貧困群眾對早日脫貧的信心,影響脫貧攻堅的進程和效果。
制度“空轉”監管失守
“名股實債”這類扶貧資金使用問題的產生,折射出少數黨員干部扶貧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不嚴不實,既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更是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缺失的具體體現。如果不嚴加治理,就容易使貧困群眾的“救命錢”變成中看不中用的“空頭支票”,滿懷期待的脫貧愿望變成不可捉摸的“海市蜃樓”。
現實表明,制度“空轉”,監管層層失守,使得扶貧資金原本較為嚴格的審批、核發流程,被人屢屢鉆了空子。廣東省中山市港口鎮一名股級干部11年間作案500余次,累計虛報冒領民政扶貧專項資金3500多萬元。在此過程中,鎮社會事務局和財政分局負責人、分管鎮黨委委員、鎮長、鎮黨委書記、銀行工作人員等人竟都認為前面有人審核過,就草草簽字了事。漏洞百出的作案手段,就這樣一次次蒙混過層層審批審核;一群監管“懶貓”,就這樣將一只偷吃扶貧“奶酪”的“老鼠”越養越大。
少數黨員干部責任心缺失,行動力遲緩,將“救急如救火”的扶貧資金懶洋洋、慢吞吞地處置,導致扶貧資金的使用績效大打折扣。比較典型的是,2017年7月7日,財政部以“特急”件形式印發相關《通知》,安排專項資金4000萬元用于支持甘肅省貧困革命老區扶貧開發。7月11日省財政廳收到通知,但甘肅省財政廳農業二處原處長金中,以及時任分管副廳長楊之春等領導干部,一心只當“二傳手”。直到12月6日省財政廳才完成專項資金分配工作,致使中央財政下達專項扶貧資金在省級財政滯留了146天,實在有負群眾殷切期待。省財政廳黨組被責令向省委作出書面檢查,金中受到誡勉談話處理并被免職,楊之春被免職并調離省財政廳,其他相關責任人也受到相應處理。
一些職能部門及其責任人對扶貧資金“一撥了之”,至于后續管理如何,卻并不放在心上。在看過一些發生在基層的典型案例之后,江西省崇義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嘯認為,由于扶貧資金政策性、時效性比較強,在基層一線容易出現手續不完備就撥付資金的情況。撥付以后,資金被誰用了,用在何處,成效如何,沒人跟蹤負責,沒有動態監管評估,就容易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助長違紀違法行為。再加上有些地方和部門“開門迎監督”的力度不夠,信訪舉報的渠道單一,沒有千萬雙群眾的眼睛盯著,一些人在僥幸心理的作用下,就干起了優親厚友、截留私分、貪污挪用的勾當。
從扶貧領域易發多發的腐敗和職務犯罪分析,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超認為,預防措施不足導致容易出現冒領扶貧款項的行為;一些人員存在挪用扶貧款項的僥幸心理,說明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對具體人員的監督還不夠到位;問題大多發生在農村基層法律意識相對薄弱的地方,反映出落實扶貧工作不顧程序的問題,為腐敗和違法犯罪行為發生埋下隱患。
“繡花功夫”如何下足
扶貧領域“名股實債”問題的發生,再次警醒我們——今天,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沖刺階段,如何做實做細扶貧資金的監督,堵住制度漏洞,需要我們認真反思問題,總結出好經驗、好做法,讓群眾更充分地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對挪用、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嚴懲不貸。”守好貧困群眾的“救命錢”,需要監管部門和身處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下足一番“繡花功夫”。
“要保障每一筆扶貧錢款都清清楚楚,一線扶貧干部清清白白”,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關鍵在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將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為脫貧攻堅提供政治保障,避免脫貧攻堅政策陷入空轉。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重在做實做細監督。如何將監督有力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消除扶貧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風險點”?江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孫新陽認為,要做足“讓老百姓心情好”的文章,勇于打破慣性思維,積極探索更有針對性的監督方式。在該省贛州市,相關職能部門通過下發《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公開手冊》,用老百姓看得懂的列表形式,全面公開精準扶貧項目安排、資金落實、低保救助發放情況及監督舉報方式等群眾關心關注的信息。同時,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打破“數據孤島”,通過數據比對,對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產業信貸扶貧等扶貧資金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掃描”,仔細篩查問題線索,公開回應群眾關切,讓這項民生工程時時處處充滿“陽光的味道”。
湖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柏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守護好貧困群眾的“救命錢”,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最大的挑戰擺在基層黨委政府和基層紀檢監察機關面前,需要他們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動真碰硬,敢于斗爭。要高懸巡視巡察利劍,發現問題,形成震懾,強化成果運用。比如,湖南省郴州市根據在日常監督檢查、專項巡察中發現的產業扶貧領域突出問題,總結出經驗,列出28個負面清單加強對扶貧領域的監督,不放過一個項目,不忽視一個環節,不遺漏一筆資金,確保對產業扶貧項目實現監督全覆蓋。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四川省達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主任熊隆東表示,解決好扶貧資金使用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需要在“精準”二字上下足功夫——精準聚焦、精準整治、精準防范群眾痛點難點焦點。達州市緊盯“錢、卡、人”,嚴肅查處民生領域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問題。采取“敦促令限時說、組織干部全面清、公開公示群眾督、違紀資金現場退”方式,督促違紀人員主動上交違紀款。同時,規范資金發放,變“一卡通”為“一卡統”,確保各類民生資金及時安全足額到賬。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名股實債 脫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