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手工香腸走紅 是消費升級也是文化傳承
每到過年時節,媽媽就會早早寄來年貨,年貨里少不了的就是手工香腸。早些年,香腸都是家里自己準備的。后來,菜市場上有人開始專門做灌制香腸的生意。臘月間,家里人自己買好肉、配料,帶給灌腸師傅,用專門的機器攪拌、灌制,拎回家掛起來,風干、發酵,就成了臘味。在老家四川,農村里還用松柏枝熏香腸和臘肉,這種煙熏臘味,讓年味更加濃郁。
這些年,手工香腸越來越普及,但凡有菜市場的地方,便有人專門制作手工香腸。媒體多次報道過,杭州三里亭農貿市場有個于師傅,金華人,立冬過后就開始幫顧客灌香腸,做到年前一周收攤,每年就做這幾個月生意,生意紅火,灌腸要用的酒,是自己釀制的高粱酒,今年就準備了1萬多斤。
“讓人放心”確實是手工香腸走紅的重要原因。這些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不合格的食品給人們帶來慘痛的教訓。地下黑作坊生產的香腸臘肉,看一眼都讓人惡心。而手工香腸,則可以自己采購新鮮的食材,看著師傅灌制,一切都是透明的,老百姓自然很放心。從中也帶來的啟示就是,只有透明公開,才能建立公信力。香腸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想通了這一點,食品安全不難解決。
除了安全,手工香腸走紅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現代化的食品工業,解決了大規模食品生產中許多難題,比如眾多食品添加劑的發明的應用,就起到了延長保質期,提升口感,美化食品外觀等作用。而加工工藝的發達,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進一步降低了食品加工成本,降低了美食普及的大眾化門檻。至于專業化的農產品種植、運輸、分銷,更是建立起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完整食品產業鏈體系。
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發展規律,同樣適用于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當現代化大工業“否定了”傳統的食品加工方式,工業化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香腸,也曾經一度取代了手工香腸的地位。工業香腸相比較傳統的手工香腸,有著太多的優勢。從時間上講,手工香腸只能在過年期間利用天氣條件進行制作。而流水線上的香腸,一年到頭都可以生產出來。想吃,隨時都可以。從成本上講,過去的手工香腸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做,費時耗力。工業香腸是機器化大生產,集中采購,成本比自己做低了很多。
但是,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解決不了口味的個性化需求。吃是一種個性化的需求,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盡相同。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香腸,成千上萬斤的香腸,基本都是同樣的味道,雖然經過優化,但吃兩口就會膩味。而手工香腸,家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手工香腸的走紅,實際上是對少了一點差異感和個性化的流水線香腸的一種消費升級,是對“否定了”傳統食品的現代食品工業的再一次“否定”。
文化的傳承需要儀式感,對中國人來說,過年就是一種傳承文化的儀式,應當非常隆重,馬虎不得。香腸是儀式中斷然不可少的食物,不能用平時買來的工業化香腸對付,佐餐可以,但不足以體現春節的重要性。手工香腸,一般都是家里負責飲食的成員親自打理,體現了家庭口味的偏好,濃縮了長輩對子孫后代的關心,尤其是費心從老家寄來的,則更要好好保存,在年三十的除夕夜里,細細洗了、蒸了、切了,講究一點的,還要擺個盤才端上桌,然后對孩子說,“這是奶奶做的香腸,嘗嘗看。”家庭的傳承,就體現在這短短的一句話里了。
正月里,我們家還去了安昌古鎮。鎮里已經把手工香腸做成了真正的產業,滿街都是做香腸的,家家都打出“手工香腸”的旗號。沿河的柱子上,掛著無邊無際的香腸和臘肉,特有的醬香臘味彌漫在空氣之中。游客摩肩接踵,項背相望,臨走的時候,人人都要帶一點伴手禮離開,臘腸醬魚自然銷量大增。在這里,手工香腸是食品,是旅游,是文化,更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香腸 手工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