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父母異鄉守歲成潮流 “反向春運”折射新團圓觀
真空袋封裝的煙熏肉、紫蘇梅子姜等擠滿編織袋,帶上親手做的家鄉“年味”,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的七旬老人張清梅臘月二十七下午坐上了去廣州的高鐵,這是她第一次去小兒子家過年。
和許多中國父母類似,張清梅一輩子習慣了在自家廚房廳堂的忙碌中度過春節,往年兒子要她去廣州過年她總是放不下家里,今年卻有了不得不去的理由:“兒子在外打拼近二十年,去年搬進了新房,居住環境、經濟條件都變化了,我必須去看看。”
春節臨近,全球最大的年度人口遷徙又在中國上演。春運人流中,除了從外地趕回故土的返鄉大軍,還有越來越多如張清梅一樣前往他鄉與子女一起過春節,“逆流而上”的中國父母。這股“反向春運”潮背后,折射出部分中國人逐漸轉變的團圓觀念。
剛滿60歲的湖南耒陽電廠退休工人谷文冬與丈夫已是連續四年去北京兒子家過年。從耒陽坐高鐵或從長沙轉乘飛機去北京,是他們固定的春運軌跡。“兒子兒媳都是獨生子女,自從生了二胎,我們就和親家商量好一起去北京,不讓孩子們來回折騰。”谷文冬說。
谷文冬很是享受這個大家庭的他鄉團聚:“春節期間北京不那么擁擠,我們吃湘菜、包餃子、去天安門看升旗、在地壇逛廟會,兒子還總是青島、大連換著地方帶我們短暫出游,雖少了老家的煙花爆竹、麻壇會友,春節也過得非常豐富有趣。”
作為中國最大的勞務輸出大省之一,湖南每年都有超過千萬人口外出務工。隨著中國交通出行日益便利,尤其是高鐵路網的不斷編織,越來越多父母更樂于“北上”或“南下”“東進”,去兒女新家團圓。
中國在線旅游機構攜程等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反向春運”現象凸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成為熱門目的地,除夕前一周飛往這些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40%。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日前對媒體表示,鐵路春運傳統高峰的反方向客流每年增長9%左右,鐵路部門希望并樂見“反向春運”成為新趨勢,并對部分非傳統熱門方向列車票價打折優惠,幫助更多人團聚。
為了兒子工作方便,湖南湘潭縣排頭鄉黃荊坪村的劉玉春夫婦今年也早早趕到上海陪兒子、兒媳過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到哪里過年都一樣,我們還可以感受國際化大都市的過年氣氛。”
對于廣州春節,張清梅也充滿期待:“早聽說廣州花市繁花似錦,早茶種類豐富,要讓兒子帶我去走走看看,好好品嘗。”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父母 反向春運 兒子 團圓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