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要“顏值”更要“氣質”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在哪
誰將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能否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于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緊緊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專家建議,要盡快制定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和量化指標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對于國家中心城市的“角逐”,被視為城市之間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的一次全方位比拼。
日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表述,首次寫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并迅速成為當地市民熱議的話題之一。無獨有偶,在日前召開的遼寧省兩會上,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也明確指出,沈陽要加快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當先鋒、打頭陣、作示范。
類似濟南、沈陽,明確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還有杭州、南京、長沙、寧波、廈門等城市。“綜合來看,上述城市都是區域性中心城市,整體實力較強,均具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潛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城鎮發展室主任歐陽慧表示,除具備中心城市的一般特征外,國家中心城市居于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位置,還要承擔起國家使命,成為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領跑者”。
在這場激烈的“高手過招”中,誰將會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呢?
“三次擴容”透露什么信號
自2010年《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首次提出建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廣州5個國家中心城市以來,國家中心城市的“朋友圈”經歷了三次擴容。
考慮到國家中心城市特殊的功能定位,在首批5個國家中心城市提出之后的5年多時間里,這份名單始終未做調整。直至2016年5月份,國家中心城市迎來了第一次“擴容”: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聯合印發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列為國家中心城市。
同年12月份,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提出支持武漢和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數量增至8個。
時隔1年多后,國家中心城市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2018年2月份,《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經國務院批復發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西安也由此成為全國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從國家中心城市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明顯多于其他地區(地處中西部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共有5個,分別為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在經濟發達的華東、華南地區僅各有1個國家中心城市,東北地區目前尚無國家中心城市布局。
“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從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國家中心城市是這一階段主導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在歐陽慧看來,國家中心城市布局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有選擇地在中西部建設多個國家中心城市,不僅有助于促進內陸地區加快發展,也是加快區域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抓手。
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國家中心城市均衡布局的角度看,國家中心城市第四次擴容將是大概率事件。近期出版的我國首部《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指出,中國可以適時增加國家中心城市新成員,共同承載國家戰略性資源配置和承擔更多國家戰略職能。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所長高國力指出,確定國家中心城市不單純是從數量來權衡,更重要的是從城市功能角度出發。對于體量較小的國家而言,國家中心城市也許只要一兩個就夠了,但對于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無疑需要更多的國家中心城市。
要“顏值”更要“氣質”
在城市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是很多區域中心城市的夢想。從已批復的9個城市看,它們均為省會城市或直轄市。據公開資料,目前有意或已提出申報國家中心城市的地方,除一部分省會城市外,還有一些有實力的計劃單列市。
未來,哪座城市最有可能加入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2018年11月份,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等機構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為“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提出用功能替代的唯一性來界定“中心性”。該報告認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體現在人口數量和地域面積,更需要這座城市有能力承載起“引擎”性質的國家中心職能。
《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也提出,國家中心城市位于全國城鎮體系的最高端,應具備綜合服務、網絡樞紐、科技創新、開放交流、人文凝聚、生態宜居6大核心功能。與以往不同,此次提出的6大核心功能中,特別增加了作為發展第一動力的“創新”功能和最能體現城市人本要求的“生態宜居”功能,進一步拓展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內涵。
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功能定位,讓之前沒有入圍但呼聲很高的城市,紛紛加入到新一輪競爭中。
青島早在3年前就開始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計劃。無論是經濟實力、城市建設,還是地理位置、承接國家戰略等,青島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近期啟動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中,青島明確提出將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編制的理念方法,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青島特色和高點定位。
同為海濱城市的廈門,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的熱門候選地之一。廈門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4個經濟特區之一和5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但與其他候選城市相比,廈門在人口及經濟體量上都不占優勢,但在戰略地位方面十分重要,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南京、杭州都是長三角經濟大省的省會,前者是長江經濟帶樞紐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后者是新興的新經濟中心。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兩座城市各有優勢,也分別有自己的現實訴求。
“對照相關核心指標看,南京、杭州都具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實力。”江蘇省政府參事、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表示,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形勢下,上海進一步強化了區域內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同一區域內再增加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權衡和考量。
從引領、輻射、集散等主要功能定位看,深圳、合肥等城市也具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潛力。深圳作為一個創新型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將更好地發揮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作用。合肥在全國省會城市里雖不顯山露水,但其科創實力不同尋常,不僅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成功入選《自然》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50強。
此外,從區域布局看,東北在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中仍處于空白狀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哈爾濱、大連、沈陽、長春4個副省級城市中,沈陽的經濟體量大實力強,更有可能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國家中心城市。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國家中心城市數量與入圍城市的版本不斷在網絡上流出,有消息稱國家中心城市只有10個名額,目前僅剩最后1個席位;也有消息說,國家中心城市數量有12個,未來有望繼續擴容到16個……
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區域發展總體上很不平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有利于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形成多點支撐、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
“促進區域之間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公平;提高資源空間配置效率,促進整體經濟快速增長,這是區域政策的兩大主要目標。”《國家中心城市藍皮書: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2018)》指出,要合理布局,作好頂層設計,體現國家長遠發展意圖,避免爭戴“國家”帽子,造成遍地開花。
事實上,一旦被確認為國家中心城市,就意味著從國家層面對該城市發展定位的認可,在一些重大改革創新舉措上,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會得到優先考慮,一些功能性項目和基礎設施在配置上也會有所傾斜,這對于城市的長遠發展將形成實質性利好。
“一座城市能否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關鍵在于考量其能否擔負起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職能,這就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要緊緊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設置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歐陽慧指出,應嚴格把握國家中心城市的進入門檻,避免出現一些地方因貪圖虛名導致名不副實、重申報輕建設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層面尚無權威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標準和指導意見。針對不少地方申報熱情高漲、城市之間競爭加劇,專家建議,要盡快制定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和量化指標,避免城市之間無序、低效的競爭。
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發布為標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也由此迎來了更深層次的改革轉型契機,以發展質量取代發展速度的新使命,將更有效地激發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輻射和帶動效應。
編輯:曾珂
關鍵詞:要“顏值”更要“氣質”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