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部委回應 部委回應
以信息公示強化失信企業協同監管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秦宜智:
近年來,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但也帶來市場新風險。市場監管總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正確把握鼓勵創新與有效監管的關系,在放寬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審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信用監管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積極為共享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結合委員們關心的問題,作些回應和交流。
一是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電子商務法》的頒布實施,明確了電商經營者作為市場主體的應盡義務和相應責任,為消費者維護權益、監管部門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據。有委員建議,對有些法律條文的原則性規定作出進一步的細化和明晰。市場監管部門將結合各地執法中遇到的情況,加強調研論證,積極制定完善有關制度措施,力爭科學、精準、有效監管,線上線下共同發力,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
二是企業注冊地問題。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登記制度實行的是屬地登記原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從事經營活動,需要設立分支機構,辦理市場主體登記。這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也符合屬地監管的需要。同時,為促進和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市場監管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創新,比如對快遞企業登記實行“一照多址”改革,以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方便,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信用監管問題。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違法企業往往怕的不是罰點款,而是怕被拉進失信“黑名單”。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牽頭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市場監管總局積極建設運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企業上報及分散在各地區各部門依法履職中產生的企業信息統一歸集,記于企業名下并對外公示,形成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共有市場主體1.1億戶,其中企業3474萬戶。企業信息歸集總數大概有60多億條,通過公示系統中央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向各部委分享企業基礎信息近6000萬條,經營異常名錄信息近1500萬條,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近70萬條。以信息公示為手段,強化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使失信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有力地發揮了震懾作用。
編輯:楊嵐
關鍵詞:企業 監管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