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開局之年。人民政協各級組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立足新時代新方位,把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推動政協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從今天開始,本報將開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下攜手前進”專欄,刊登全國政協及部分省級、副省級市政協一年來工作情況的典型報道,敬請關注。
盛夏已過,暑氣未消,應該也是李清照老家濟南“最難將息”的時候吧。去年8月的一個下午,泉城熱鬧繁華的寬厚里街區金家大院前,里三層外三層圍了一圈兒的人。
最里面的都坐在小馬扎上,邊搖著蒲扇邊拉著呱(濟南話,“聊天”的意思),外面的人越聚越多,時不時有人插嘴說幾句,就沒準能謀上個內圈兒的“雅座”的待遇。
“啥節目還得都坐在馬扎上錄?”買菜路過的顏麗娟有著老濟南人的熱心腸和直脾氣,她擠進來的時候,大家正在談怎樣給“兩山夾一井”做個介紹的牌子,聽著有些解釋不太準確,就忍不住插話了:“‘兩山夾一井’的山指的是大院的山墻,可不是兩座大山。”
“大姐一聽就是行家,來,請近前講話。”得到了馬扎C位,顏麗娟自報身份,“俺打小就在這片街區住,住了小50年。現在周圍這些酒館小店,以前都是大戶人家的宅院兒,每個大院的爺爺奶奶我都熟悉,每一條巷子里都有和小伙伴做游戲的記憶。”
這下,顏值頗高的顏大姐火了。“商量”節目除了當地電視臺,還通過與濟南日報、舜網和新媒體客戶端等飛速傳播,成為街頭巷尾、網上網下火爆的熱議話題,收視率、點擊率甚至超過了綜藝節目,網絡點擊率超過“40萬+”。
這是一臺電視節目?是,又不完全是。準確地說,節目只是濟南市政協創辦的“商量”議政平臺的一部分。市民顏大姐參與的是“商量”的第九專題———《守望地名里的鄉愁》。
“商量”的“總策劃”、“總導演”是濟南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雷杰,同樣是一位干練的濟南大姐。
厲害吧?不過要說到“商量”平臺的“腳本”,那來頭可就大了去了。
“商量”的品牌價值———
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生動體現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習近平
“有事好商量,濟南市政協邀您來商量。”沒有花架子,沒有官架子。“劇本”上寫得明明白白———“政協委員、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群眾代表四方人士一起平等地真商量”,完了還能上電視,能不火么?
話說“總導演”雷杰在成功“執導”“商量”之前,長期在婦聯工作的她就曾經成功地把“陽光大姐”這一家政名牌打響全國。擔任政協主席后,不免“技癢”。可是,在政協怎么干?
“有同志就給我介紹,你好好讀讀總書記的政協65周年講話。我就看啊,一遍一遍地看,越看心里就越亮堂,越看就越坐不住:這不說得清清楚楚嗎?對了,就這么干,就拿總書記的講話當‘腳本’了!”
山東人的性格是說干就干。
“總導演”這樣推介“商量”這臺“大戲”——
“商量”由市政協專委會輪流承辦,以政協委員為主體,區縣政協協辦,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界別參加,市直有關部門配合。邀請濟南當地傳統媒體、新媒體參與協辦,讓社會各界群眾廣泛參與到從選題、調研、現場商量到集中商量的全過程,增強了傳播力、穿透力、互動性和參與感。
“商量”遵循“小切口、大視野”,選準百姓視角,不是作秀是做事,真商量不回避問題,旨在幫助黨委政府了解民情、接通民意、真誠商量、凝聚共識。
商量啥?
告訴你說吧,從“斑馬線上的文明”到建設綠色城市,從治理馬路市場亂象到生活垃圾分類,從優化公交線網到小寶貝上幼兒園……說的都是咱老百姓身邊的事兒。
咋“商量”?
群眾買菜難、吃早點難了,濟南市政協邀您來商量。2017年12月,第二專題的“商量”就選準了這個小切口。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到社區、菜市場、早餐車等便民服務點,進行體驗式調研,并邀請市民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商務局、規劃局、城管局等部門負責人進行集中商量,最終商量出了建立社區大食堂、開通綠色蔬菜直通車等措施,并印制了放心早餐地圖、便民菜市場地圖等發放給群眾。
總書記說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啥叫群眾路線,這就叫群眾路線。
濟南大明湖歷下亭上有一副詩圣杜甫的對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名士多,自然智慧也多。
要“商量”,得拜人民為師,“老師”一詞是濟南人特有的尊稱,并不單指教師職業,意味著虛心請教和接受指點。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老百姓辦事,也靠老百姓辦事——“商量”的最大價值,就是搭建了一個市民廣泛參與的商量自己事情的平臺。
就這樣,市民顏麗娟大姐們走進了“商量”的制作現場——光在寬厚里進行的現場商量就舉行了四次,老街坊們用記憶的碎片,共同拼合著老濟南的歷史,一起咂摸著那段鄉愁。
采訪組赴濟南采訪的時候,市教育局副局長任澤煥正在忙著組織市里的幼兒教師大培訓,“‘商量’對于這件事情的推動力度是當時參與討論的時候沒想到的。”
泉城“商量”火了!如今,濟南的出租車司機成為“商量”的免費宣傳員,政協委員成為“商量”的“明星大腕”,小青年不追大片追“商量”,街道、社區志愿者效仿“商量”模式把商量的觸角引向基層……
“有溫度的傳聲筒,暖民心的民意通道,接地氣的協商平臺”,這三個評價是11個專題認真做下來,老百姓給出的總結,這就叫“口碑”。
“商量”的政協解讀——
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首次提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汪洋
“商量”的成功,在于政協拿出了專門協商機構的“專業”精神和看家本領,連通了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兩條渠道,發揮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獨特作用。
“從管理到‘治理’,一字之變、深意萬千。”雷杰分析,從主體來看,管理是黨政為主體,治理則是多主體共治;從方向來看,管理強調自上而下,治理倡導雙向互動;從手段來看,管理帶有公權力強制性,而治理則提倡更多地通過協商來達成共識。
濟南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好臣分析,“長期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濟南人有著和而不同、各抒己見的政治表達愿望,也有著‘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有事愿意商量。”
“商量”這件事,由政協來做,可信度更高、老百姓更信。“商量”辦負責同志分析,原因就在于政協上連天線、下接地氣,是“專門協商機構”。
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包心鑒認為,專門協商機構的“專”體現在“商量”上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協是專門做協商民主工作的機構;二是政協積累了豐富的商量經驗;三是政協有從事協商的大批專業人才。
“老百姓出行難了,濟南市政協邀您來商量。”話說濟南的道路擁堵指數一直居于全國前列,在第八專題“商量”中,市政協委員、專家們就坐到了一起,琢磨著“優化公交線網,讓市民出行更便捷”的事兒,商量出“延時公交末班車”“開通社區公交車”一些招兒。“商量”完不久,有關部門和企業就開始著手研究制定新的公交線網優化方案,包括開通部分BRT線路、定制公交、社區公交線路,整合部分現有公交線網,建設更多公交停車場等等。
“商量”的科學性體現在用實驗說話。為了測算公交出行的綠色環保,市政協專門選擇了一條市政道路開展現場實驗,結果是——50輛小汽車占用路面面積是1輛公交車的23.75倍;1輛公交車運力約是1輛小轎車運力的60倍;分道通行效率,公交車是小轎車的1.6倍;小汽車的尾氣排放約是公交車的35倍。
不過,“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專’不是專利,而是專心和專情。通過政協協商帶動提升協商民主其他渠道,濟南的‘商量’在全國范圍具有推廣價值。”包心鑒這樣評價。
濟南自己就“推廣”了。
槐蔭區是濟南市的市轄區之一。如今,“商量在槐蔭”的子品牌在全區打響如今涉及到槐蔭群眾利益的大事小情都有了商量的氣氛、辦法和成效,小到從居民用電、小區停車、環境治理,大到拆違拆臨、產業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只要是群眾有所需、有所期,皆可“商量”協調解決。
槐蔭區興福街道順安社區,曾經是“‘110’一天來4回”、居民糾紛和治安事件頻發的“老大難”社區。
如今,在“商量”的帶動下,社區終于找回了“順安”的本意。作為社區商量的成果,“房澤安惠民服務熱線工作室”成了基層群眾信賴的協商中心,以房澤安為代表的社區志愿者牽頭,成為了維護群眾利益,調解鄰里矛盾的“娘家人”“主心骨”和“和事佬”。
“現在很多鄰居有事沒事、趁著買菜散步的工夫,都愿來這里湊湊,拉拉呱兒,提點意見,問問有沒有能幫到大家的地方貢獻點力量。”社區的公益事伸手的人多了,各家的家務事幫忙的人多了,國家大事、濟南發展也經常成為大家“拉呱”的話題,市、區政協委員也會經常來社區走走,聽聽群眾有哪些事需要帶到政協去繼續“商量”。
“別看我們困難群眾經濟上不寬裕,但人窮志不窮,一樣有著大家幫助大家的熱心腸。”房澤安的話樸實無華卻充滿正能量。如今,他每天都會在群里問候一下單獨居家的高齡老人,送上一條溫馨祝福和一段哲理思考,大家都會紛紛點贊。“其實就是讓老人家回復一下、報個平安,遇上生病或者心情不愉快,咱都第一時間能去幫個忙。”
現在,很多居民都把家里的備用鑰匙放在工作站,莫大的信任。
雨荷謝一瓣,明湖盡漣漪。“商量”不僅動員了濟南全市各級政協委員廣泛參與,還接通了地氣,把協商民主請出會議室,來到區縣政協和街道、社區,來到了老槐新蔭之下。慢條斯理的政協委員、搖著蒲扇的“老濟南”,有了面對面拉呱兒的機會。
參與“入園難”商量的群眾代表臺佳成了“名人”,她老爸則參加了“老地名”那一期的現場商量。“現在,我們全家人都成了政協的粉絲,家里微信群也改名叫‘老臺家商量群’,家里的事在群里也開始商量著辦。”
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從廟堂到江湖的延伸線,一直劃到了群眾的心里。
“商量”的現實意義———
政協“雙向發力”的生動體現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要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人民政協要擔負起把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習近平
“孩子入園難,濟南市政協邀您來商量。”誰家沒有小寶貝?這可不是小事,總書記說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18年,濟南市政府把幼兒園建設與管理問題作為18件為民辦實事之一。市政協也把加強幼兒園建設與管理作為協商議題,開展了第十專題的“商量”。
“有的新房住進去了,幼兒園還沒有交付使用,孩子沒法入園。有的開發商只管建房賣房,幼兒園根本沒建或者建好了也挪作他用。”幼兒園園長說。
“成都的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規劃提前規劃18年,值得濟南借鑒學習。”政協委員說。
“現在公辦園太少,尤其是二孩放開后滿足不了需求。民辦園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滿足不了家長的需求。”家長代表說。
“目前還是鼓勵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對舉辦高質量的民辦園一定能夠提供方便,這一點請大家放心。”教育局局長說。
一期期話題商量下來,意見溝通了,辦法想到了;有的能解決,有的暫時解決不了,也理解,政府也不容易,啥事都得一步一步來。這不,政協請咱來商量了嘛!
這下為啥要商量也明白了吧?這就是汪洋主席說的,政協要廣泛凝聚共識和建言資政“雙向發力”。
共識,在溝通甚至在爭論中凝聚。
正因為這樣,與老百姓商量事兒,來不得半點虛的。越是站在大槐樹下、坐在小馬扎上,和群眾一起搖著大蒲扇的商量越有成效,得走到群眾身邊、拿出真實感情、用上科學辦法,群眾才會買賬,才能敞開心扉說亮話。
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為了“感同身受”,市政協副主席段青英和工作人員一起“喬扮”了一天的交通協管員,斑馬線上的情況不問自知;為了更好地與農民交流,市政協委員李明跳進“藕池”踩著塘泥問老鄉的種養收成,沾滿泥土才能問出實情。
嘿,為商量好這些事兒,政協也真不容易!
從選題確定到最終圓桌商量呈現在電視熒屏,每一個專題的“商量”大約需要35個工作日。一個專題接一個專題壓茬推進。
從播出倒推20個工作日,召開動員會,擬定具體方案,組織參與“商量”的同志專題學習;倒推19至15個工作日,組織不少于3次的現場商量,收集4至6個重點話題,同期組織赴外地學習考察;倒推14個工作日,審定選題和具體問題、梳理相關觀點;倒推11個工作日,組織開放式商量,各方面充分溝通意見;倒推8個工作日,召開圓桌會議集中商量并完成錄制;倒推7個工作日,完成商量成果的匯總報送;節目播出后2個工作日,經分管主席審定后報送市領導及有關部門……
像火箭發射一樣的倒計時工期,一絲不茍的環節流程和推進節奏,為的是“實打實、面對面、心連心”。
在媒體工作的李麗委員這回算是感受到了交出合格“委員作業”的不易。“以前做記者,采訪本上也沒記過這么多事兒,干好這件事必須多研究,不能丟了政協的臉,辜負了群眾的信任。”她向采訪組展示了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得都是實地調研、學習材料的心得。
政協工作質量在倒逼中不斷提高。
濟南市政協“商量”是“中國式商量的具體化,離老百姓特別近。”———央視評論員楊禹對“商量”如此點評,這可是在去年全國政協大會開幕式直播黃金時間做的2分鐘“金色點評”。
泉城“商量”,火爆濟南的政協品牌;全城“商量”,各界群眾廣泛參與;全程“商量”,從話題征集到追蹤落實。
每期“商量”電視節目開頭,主持人、濟南市政協委員海沫都會帶領觀眾先回顧一下上一期“商量”的落實追蹤,看看商量的話有沒有“說了不白說”,群眾不滿意的可以“回頭看”“再商量”。
公交車線路正在優化、學前教育生均經費得到提高,口袋公園越建越多、馬路市場徹底消失、老地名正在逐步恢復、過馬路越來越文明……在政協和市民的共同關注下,大問題變小、小問題解決、老問題想出新辦法,新問題成為“商量”新話題。電視機前,越來越多的粉絲關注“商量”,點評每位嘉賓的意見建議是否可行;電腦手機上,更多更好更實的“金點子”“土辦法”雪片般瞬時飛來……
這正是,政協智慧、專家智慧、群眾智慧、黨政智慧相匯聚,民主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相融合,“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如今,“商量”正在濟南成為一種現代城市精神。
如今,“商量”正在濟南成為一種協商民主文化現象。
可雷杰主席卻沒閑著,據內部人士透露,她正在謀劃“商量”的2.0版本。好戲還早著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