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應急管理部:2019年全面建設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
圖為演練現場隊員們正在進行負重行軍。文/劉忠俊 圖/胡嘉巖
應急管理部去年累計啟動四十七次應急響應
今年全面建設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
□ 本報記者 蔡巖紅
記者今天從應急管理部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應急管理部成立9個多月來,累計啟動47次應急響應。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近5年來平均值分別下降60%、78%和34%,安全生產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同比實現“三個下降”。
據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介紹,應急管理部成立9個多月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邊組建、邊應急、邊防范,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先后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其中包括5個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順利完成了機構改革、人員轉隸和公安消防、武警森林兩支部隊近20萬人的轉制,新組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31個省級應急管理廳局全面組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組織體制初步形成。
為全力做好搶險救災,時刻保持應急狀態,部黨組帶頭24小時在崗值班值守,累計啟動47次應急響應,成功應對超強臺風“山竹”、山東壽光洪澇災害、內蒙古汗馬森林火災、川藏邊界4次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災害,妥善處置了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等,探索建立了應急響應專題會商機制,形成了救援扁平化組織指揮模式、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模式等。全國累計組織轉移避險群眾833萬人,會同中央財政下撥補助資金115.8億元。
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基本盤”。“部長辦公會每周分析研判安全生產形勢,建立常抓嚴管的長效機制,加強約談考核,推進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對生產經營單位實施分類分級嚴管,嚴格監管執法,深化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孫華山說,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與上年相比實現“三個下降”,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和33.6%。
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27支專業救援隊、一批跨區域機動救援力量和7支國際救援隊,著力打造應急救援“尖刀”和“拳頭”力量。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主動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定位,適應從“單一災種”向“全災種”應對全面轉型的需要,一手抓改革轉制,一手抓轉型升級,堅持在實踐中鍛煉隊伍、提升能力,共出動1270萬人次、219萬車次,營救疏散群眾67.6萬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313億元。
孫華山指出,2019年是應急管理部組建到位后全面履職的第一年,針對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基本國情和依然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抓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盯緊抓牢事故易發多發的行業領域,強化風險管控措施,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加強會商研判,密切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強化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加快建設災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體系。突出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提升國家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全面建設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加快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推進應急預案和標準體系建設,改進安全生產監管執法。
“我國安全生產還處在脆弱期、爬坡期和過坎期,事故還處于易發多發階段。原因是多方面的。”孫華山直言,安全發展理念沒有牢固樹立起來,一些地區、一些企業往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數量發展,安全往往沒有作為底線、紅線,這個意識還不夠牢固;風險隱患點多面廣,安全基礎不牢;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往往為了搶產量、降成本犧牲了安全投入、安全設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監管不到位,存在需要改進的方面;此外,從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安全習慣需要進一步增強。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對安全生產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下更大力氣排除隱患,化解風險。
本報北京1月22日訊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應急 管理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