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應急管理部: 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從“邊組建、邊運行”到“邊應急、邊建設”

2019年01月22日 09:07 | 作者:葉 子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10

1月8日,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召開開訓動員會,拉開了新的一年森林消防隊伍練兵備戰的大幕。圖為臉上掛滿冰霜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消防員。

張 棖 張 蒙攝

11

2018年10月18日,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興安嶺支隊在黑龍江大興安嶺舉行大規模跨國(境)森林滅火應急救援實戰演練。

屈先磊攝(人民視覺)

12

2018年8月,山東壽光遭受了多年未遇的洪澇災害。按照應急管理部消防局的命令,江蘇消防總隊調集消防戰士馳援壽光。圖為戰士幫助受災戶扶正倒伏的梧桐樹。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只有我們當好‘守夜人’,廣大人民群眾才能睡安穩覺,這是我們特殊的職責、任務所決定的,辛苦但是也很光榮。”1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應急管理年度會議上,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這樣說。

2018年4月16日,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成立以來,應急管理部“邊組建、邊運行”,把13項與應急有關的職能進行整合和優化,構建起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體系,并以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和有力的舉措奮力破解難題,實現了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局。

根據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發布的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59%、78%和34%;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與上年相比實現“三個下降”,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和33.6%,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年未發生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不是簡單改名字

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整合了11個部門的13項職責,包括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等5個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

將那么多災種、那么多職能全放到一個部門管理,能做好嗎?這是許多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而應急管理部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2018年接踵而至的金沙江、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就是對應急管理部的一次重大考驗。在金沙江“11·3”堰塞湖搶險救援中,應急管理部牽頭,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單位,先后進行了9次聯合會商,并組成聯合工作組連夜趕赴現場,隨后又增派應急管理部、水利部負責人率領地質、水利、工程、爆破等專家趕赴現場,指導協助地方開展疏散群眾、監測預警、救援搶險等各項工作。

2天趕赴現場拿出方案,5天開辟道路運上大型設施,3天挖掘泄流槽,終于在2018年11月12日10時50分,救援隊伍成功引導堰塞湖水自然過流,避免了堰塞湖自然漫潰的風險,有效減小了上游的淹沒范圍和下游的洪水量級,最大程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這次災害應對中,全程沒有人員傷亡,創造了人工干預堰塞湖泄流的成功范例。

果斷、科學、有序的人工干預,離不開多地、多部門、多單位的聯合會商處置。應急管理部在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制定完善工作機制上做了大量工作。

探索全國救援“一盤棋”的組織指揮機制,依據救援救災需要,統籌調動各類、各地應急救援力量;研究制定特別重大災害應急預案、8個災種的響應工作手冊和6個具體保障機制;建立多部門聯合會商機制,在重大災害事故處置階段,由應急管理部牽頭,自然資源部、水利部、氣象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每日聯合會商研判,并派出聯合工作組赴一線指導協助地方黨委政府開展工作;打造兼顧各方、口徑統一的“一個窗口”對外信息發布模式……在“全國一盤棋”的組織指揮體系下,應急管理部已累計啟動47次應急響應,先后派出60多個工作組赴地方指導開展防災救援救災處置工作,應對了內蒙古大興安嶺“6·1”森林大火、汛期臺風和嚴重暴雨洪澇、雅魯藏布江和金沙江四次堰塞湖、云南墨江5.9級地震等災害。

正如黃明在應急管理部掛牌之初所說,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哪一個單位改名字、換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脫胎換骨,不是“物理相加”,必須起“化學反應”。

應急管理部的組建,破除了過去“九龍治水”的工作格局,變分散體系為集中體系,變低效資源為高效資源,增強了應急管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利于全面提升國家應急管理綜合能力和水平,體現了科學的制度設計。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主任馬寶成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踐證明,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改變了長期以來分散管理的應急工作格局,有利于加強應急工作的宏觀管理,有利于實現應急工作的全過程統籌管理,有利于實現應急力量和資源的優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專業救援能力和救援效率,實現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預防和應急。

救援力量更強大

歲末年初,一篇《不知災難和明天哪一個先來,但還好有你!》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傳播熱潮。文中,消防救援人員在各救災現場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身影,使許多讀者感動落淚。隨著機構改革的進行,中國消防救援人員迎來了全新身份。

根據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于是,2支部隊近20萬名武警官兵換上了嶄新的“火焰藍”制服。

“戎裝可改,初心不變”是許多消防救援人員的心聲。他們邊組建、邊應急,從救援理念、職能、方式、力量、裝備、機制等方面加快轉型升級,在實戰中逐步推進三個轉變:從單一災種應急救援向全災種應急救援轉變,從區域性作戰向跨區域、跨國應急救援轉變,從災后救援向防范救援救災全過程參與轉變。

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十六個字,從此刻進了每一位消防救援人員心里。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在抗洪、抗震、抗臺風等各類災害事故處置中當先鋒、打頭陣,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搶險救援技戰術打法,尤其是在處置重大災害事故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8月,受臺風影響,山東壽光發生大面積洪澇災害,根據山東省請求,應急管理部從山東和天津、河北、江蘇調集了5000多名消防官兵、300多名礦山救援隊員和部分社會救援力量,攜帶重型排澇裝備緊急馳援。這是機構改革后,應急、消防、安全生產救援、救災和社會救援力量的首次有機聯動,各級消防隊伍充分發揮綜合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用,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8年12月29日,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在北京掛牌成立,這是我國第一所專門的消防救援本科院校。隨著人員招錄、日常管理、教育訓練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陸續出臺,中國的消防救援逐漸正規化、專業化,成為全新的職業選擇。

迎接聯合國“大考”

1月14日上午,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助理秘書長水鳥真美一行到訪應急管理部,就進一步深化國際減災合作等與中方進行了友好交流。

在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一抹新的亮色。致力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應急管理新路子,應急管理部在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的同時,也堅持國際合作,協力推動自然災害防治,在國際上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展現出大國風范。

“我們不是閉起門來搞應急管理,而是要敞開大門,與國際合作。”應急管理部國際合作和救援司司長劉為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綜合了多種職能,一方面,國際社會非常肯定中國集中力量應對重大災害的體制機制優勢,認為中國在災害防治上樹立了典范;另一方面,國際社會也非常關注、期待中國能發揮更大作用。

成立以來,應急管理部一直在著力建設一支能夠應對多種災害能力的中國救援隊,這支隊伍以北京消防總隊為主體,配備了搜救人員、醫護人員、災害評估專家等各方面力量。目前,中國救援隊已經完成第一次自測,今年4月將進行第二次自測,9至10月將迎來聯合國專業團隊的測評“大考”。取得聯合國重型搜救隊伍資質后,中國在國際救援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同時,應急管理部正在積極推進水域、山岳、醫療、安全生產等國際救援能力建設,爭取為國際人道主義事務做出更多的貢獻。

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災害防治合作,是應急管理部對外交流的重中之重。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中國-東盟(10+1)等框架中,災害管理已成為重要的合作內容,應急管理部希望把原有的雙邊、多邊合作資源都利用起來,推動形成“一帶一路”災害防治國際合作機制。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聯合國減災辦已表示愿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災害防治國際合作的伙伴。

“災害管理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特別是中國周邊的發展中國家應急救援能力相對薄弱,中國在這方面應該做更大貢獻,這也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劉為民說。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全國應急管理部門組建到位后全面履職的第一年。新年伊始,應急管理部就確立了目標。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提出,堅持邊應急、邊建設,力爭通過三到四年努力,基本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從“邊組建、邊運行”到“邊應急、邊建設”,應急管理部將繼續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枕戈待旦,當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應急 管理 救援 消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 久久婷婷色综合网站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 亚洲永久字幕精品免费文字 | 外国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