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消費扶貧納入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2019年01月21日 10:00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消費扶貧納入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城里來消費 鄉村得實惠

本報記者 陸婭楠

不少貧困地區長期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農產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又因地處偏遠、物流成本高,一些高品質、無公害的農產品不好賣甚至賣不出去,難以帶動地方脫貧。特色農產品銷售體現不了優質優價,有什么好辦法?

此次將消費扶貧正式納入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提升了相關政策的可操作性,在未來如能順利實施,將為貧困地區帶來諸多紅利,助力地方脫貧致富。同時,廣大城市消費者對綠色餐桌、鄉村旅行也有了新期盼。

“好政策!及時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副縣長王勝民喜不自勝。“對貧困縣真是個好機會,一是可以跟大機關、大企業精準對接,盡快提升縣里農產品的知名度,二是可以通過定點采購直接幫助貧困戶增收,三是可以促進物流體系建設,將農產品物流成本降下來。一舉多得!”

日前,國辦出臺《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貧困地區引起強烈反響,也讓城里人對綠色餐桌、鄉村旅行有了新期盼。

政府采購向貧困地區傾斜有了制度性安排

“新政策非常及時。”看到新聞,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平坊滿族鄉于營村第一書記呂曉勛這樣說。

于營村2017年人均實際收入約4200元,縣里至今仍未宣布脫貧摘帽。呂曉勛算了筆賬,村里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長期缺乏穩定的收購商,收購價格也時高時低。去年因為遭遇“掐脖旱”,玉米收成一般,一斤收購價僅8毛7,種地遠不如外出打工。

“新政策如能實施,村里玉米的銷售渠道就能拓寬,市場有保證,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優質農產品無人問津的老問題,更能激發貧困地區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呂曉勛說。

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巡視員鄒勇介紹,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都在出臺支持消費扶貧的政策,不少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通過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采購“進城入戶”,但這些實踐大多局限在某一地域或某一環節。現在,消費扶貧被納入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體系,豐富了國家現有扶貧政策體系內容,提升了相關政策的可操作性。

消費扶貧誰來引領?《意見》提出,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城市醫療及養老服務機構等要帶頭參與消費扶貧,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優先聘用貧困地區工勤人員,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貧困地區產品和到貧困地區旅游,并要求東部發達地區組織轄區內各類資源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供銷關系,建立勞務精準對接機制。

“《意見》讓政府采購向貧困地區傾斜等方面,有了制度性安排。”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曾寅初介紹,《意見》強化激勵保障,不僅提出對在貧困地區從事消費扶貧的相關市場主體給予金融、土地等政策傾斜,還明確把消費扶貧臺賬相關數據作為政策支持、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等。

確保政策紅利精準滴灌到貧困人口

國家級貧困縣汪清縣,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木耳之鄉,當地是延邊貢米的主產區之一,更盛產人參等中藥材,養殖的延邊黃牛肉口感媲美日本和牛。然而,這些特產“養在深閨人未識”,2015年底汪清縣貧困發生率還高達23.2%,經過幾年對口扶貧,去年才下降到3.29%。

“農產品銷售體現不了優質優價。我們一斤地載木耳的成本要20多元,收購價不到30元,可在電商平臺上能賣到80元至90元。”王勝民分析,當地優質木耳被賤賣,一是市場沒有培育和推廣好,也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導致知名度不夠高;二是地處偏遠,物流成本高。

沒有品牌,幾乎是貧困地區都在頭痛的事。貧困地區不乏高品質、無公害的特色農產品,可是去哪賣、賣給誰,大家沒主意,有時只能心疼地讓好東西爛在地里。與此同時,消費者想買綠色、天然的特色農產品,也面臨價格虛高、以次充好等消費陷阱。

如何在貧困地區與消費者間,搭起消費直通車?《意見》明確,要支持大中城市和貧困地區引導扶持一批消費扶貧示范企業,以打通供應鏈條為主要目標,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通過線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線下開展形式多樣的農產品產銷對接等途徑,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農產品銷售中間環節,實現生產、流通、消費多方共贏。

讓王勝民頭疼的還有大量“李鬼”擾亂市場。“我們的木耳品質好,一些外地商人來我們這收購黑木耳,卻與其他木耳摻著賣,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影響了我們增收,搞亂了市場。”

“《意見》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政策安排,都瞄準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和服務,確保政策紅利精準滴灌到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鄒勇說,《意見》明確要求有關部門指導貧困地區以省、地級市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為單元,統一制定區域性扶貧產品標識,合力打造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給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產的特色農產品上“身份證”。同時,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信用監管部門,嚴肅查處那些企圖假借消費扶貧“渾水摸魚”搞商業欺詐的市場主體。

消費扶貧不是強買強賣

不過,消費扶貧絕不是強買強賣。“這一系列措施,堅持自愿原則,不壓任務、不下指標,旨在引導社會各方力量發揮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消費扶貧中,壯大參與消費扶貧的‘朋友圈’。”鄒勇說。

消費扶貧既是公益行為,也是經濟行為。在以往的消費扶貧中,也出現過采購的產品“有品不優”“有產無量”等問題,大大降低了消費體驗,影響了消費扶貧的可持續性。針對這些問題,《意見》提出開辟貧困地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或登記綠色通道,還將打造貧困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消費扶貧不是單純的慈善,政府要做的不僅是搭橋,更要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曾寅初看來,此次《意見》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堅持市場運作。“消費扶貧不是搞一錘子買賣,關鍵是借機增強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產業適應市場的能力,從而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呂曉勛說,《意見》中提到的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規模化供給水平等,都切中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政府部門和社會幫扶單位一起努力,把各環節的癥結都打通了,隱患都解決了,才可能實現農民增收、消費者滿意的雙贏。”

消費扶貧既是消費,也涉及投資。受制于基礎設施滯后、服務水平偏低、品牌營銷不夠等問題,大多數貧困地區農產品運不出,旅游消費也引不來。一旦基礎設施瓶頸打通,溢出效應馬上顯現。例如去年底濟青高鐵開通,山東省貧困縣臨朐縣到高鐵站的距離僅40分鐘,今年春節的全縣游客量有望同比增長20%;西成高鐵開通一年來,讓深居秦嶺大山的國家級貧困縣陜西佛坪縣結束了不通火車的歷史,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加了43.85%和26.22%。為了提升硬件支撐,《意見》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舉措。

盡管臨近春節,王勝民還在忙活黑木耳質量標準化建設,希望盡快打造一個縣里的品牌。“農民合作社只能種植木耳,加工銷售還需要有龍頭企業。現在鄉村空心化依然厲害,還得琢磨讓能人回鄉創業。”王勝民說,政策是普惠的,要乘勢而上,還得靠貧困縣自己努力。“要讓老百姓從這種做法中賺到更多的錢,好政策才能有說服力。”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消費 扶貧 貧困地區 政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