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政聲政情
給有害App進校園劃紅線
給有害App進校園劃紅線(網上中國)
一批學習類App企業近日在京共同發布行業自律倡議,倡導建設高效、健康、有價值的“互聯網+教育”行業,做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曹一作 新華社發
北京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在某小學讀三年級,他的手機里存有關于數學、語文、英語等科目的App,專門用來監督孩子寫作業和查詢考試成績,另有兩款用來接收學校通知,多數App還需要王先生每天簽到打卡,讓他不勝其煩。
校園App有問題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一些學校教師開始利用手機在線給學生布置作業、改作業、利用App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學習進度等。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有害App開始呈現泛濫趨勢。針對這種狀況,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對上述違法違規App進行整頓排查,堅決杜絕有害App侵蝕校園。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校園App將迎來規范發展新時期。
近年來,互聯網逐漸滲入到社會各個角落。隨著教育App之間競爭白熱化,泥沙俱下的情況開始出現,對其主要用戶——中小學生身心成長造成嚴重影響。總結來看,這些有害App問題主要有:
“有毒”。有的App存在很多違法違規問題。《南方都市報》此前對市場上30個教育類App進行測評,結果發現:在教學與師資上,僅有1家進行了資質公示,有的App甚至在招聘要求里寫明“不需要教師資格證”。教學內容上,曾被多次明令禁止的奧數等超綱內容仍可在4家平臺上找到。此外,14個App沒有專門的隱私政策,個別App的開屏廣告中出現相親、借貸等廣告。
出現這些問題的一大原因,是這些App在開發、運營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管,從而造成大量“有毒”App野蠻生長。
“泛濫”。目前市場上教育類App名目繁多、魚龍混雜,很多以幫助學生學習與教育信息化為名大舉進入校園。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底,蘋果應用商店的教育類App接近10萬個,在所有應用類型占據的第二位,下載熱門程度僅次于游戲類應用。而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0萬款。
這些App運營商將目光投向校園,主要是看到學生基數大、推廣起來更為快速等優勢,把學生當成了“唐僧肉”。為達到目的,很多App運營商通過優惠獎品、贊助項目或者直接給回扣等方式,讓學校幫忙推廣、引導學生下載使用。
“缺監護”。很多學生在使用App時,家長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學校也不查看App更新,有的App運營商利用這一漏洞,用低俗內容引誘學生在使用學習App時花錢玩游戲或瀏覽色情信息,對學生成長造成嚴重危害。
整治在線教育的第一步
針對校園App亂象,教育部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
《通知》重點有:一是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用,要將涉嫌違法違規的App、微信公眾號報告當地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二是強調學校把關作用。學校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做到“凡進必審”。三是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明確監管責任和辦法,切實保障進入校園的App安全健康、科學適宜。今后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
有互聯網教育產業人士表示,《通知》將規范教育App市場發展,是給進入校園的App設立“門檻”、整治在線教育的第一步。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學習類App進校園的道路被卡死。《通知》提出,對學習類App設置“凡進必審”等要求,其實是強化了學校選擇和監督的權利,如果運營方愿意與學校進行溝通,并提供產品合規說明,校方的大門還是向這類App敞開的。
中信證券教育行業研究員馮重光指出,政策對不經過學校這道門的在線教育產品影響較小,對以教育App進校園為主要商業模式的企業影響較大,只有真正合規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重視內容回歸教育本質
早在教育部的《通知》出臺前,各地就已出臺了類似規定或進行了專項整治。例如,去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發布《關于嚴禁有害學習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強調堅決抵制各類有害App等假借“互聯網+教育”名義進入校園。北京市教委下發《關于調查學習類App有關情況的通知》,要求學校調查第三方學習類App違規情況。上海市“掃黃打非”部門則對違法違規的學習類App進行查處。
對監管部門來說,未來如何做到有效監管,才能將有害App拒之門外?
“要給學習類App進校園劃紅線。”專家建議,在準入階段,監管部門應對在線教育類網站、軟件等的開發和推廣設置門檻,鼓勵平臺推出更多特殊產品設計,以陪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在運營階段,監管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做好監管,嚴查違法違規行為,例如面向社會定時公布相關白名單、黑名單等。對于那些不經過學校、由家長或學生下載的App,相關監管更要跟上。
針對學校、教師的監督也應加強。《通知》要求,對違規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響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嚴肅問責。下一步,還應發揮監管部門、家長、媒體等力量,杜絕學校、教師違規推銷有害、與教學無關的App。
對教育類App行業來說,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教育類App研發,未來應更重視內容、回歸教育本質。需知,在線教育行業“掙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提升產品質量、贏得用戶口碑,教育類App才能實現更大發展。
彭訓文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app 校園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