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一年新增信貸超16萬億元,金融活水流向了哪里?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一年新增信貸超16萬億元,金融活水流向了哪里?
新華社記者吳雨
201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不少企業遭遇“融資的高山”,這成為中國金融業努力破解的方向。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新增貸款超16萬億元。那么,這一年的金融活水都流向哪些領域,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央行發布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從新增貸款的結構上看,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4.95萬億元,占比30.6%,較上年下降8.6個百分點;以實體經濟貸款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8.31萬億元,占比51.4%,較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
“在全年新增信貸中,中長期房貸占比有所回落,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和非金融企業部門貸款增速保持上升??梢姡趪艺叱掷m發力支持民營經濟的背景下,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睖乇蛘f。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2018年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比2017年有所增強。去年企業及其他單位貸款全年新增8.01萬億元,同比多增1.46萬億元;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增加1.22萬億元,增量是上年全年的2倍。
業內人士認為,在去年新增信貸投放持續增強的同時,銀行同業、表外、非標等業務持續萎縮,資金空轉、監管套利等亂象得到實質性改善,金融“脫虛向實”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26萬億元,比上年少3.14萬億元。溫彬表示,去年社融規模增量減少,主要由于表外融資持續萎縮,委托、信托、未貼現承兌合計減少;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并未減少,而是同比多增1.83萬億元。
阮健弘表示,2018年央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適宜的融資環境?!皬男Ч矗嗣胥y行投放的流動性基本上傳導到了實體經濟,并有序引導金融體系表外資金回表?!?/p>
2018年,貨幣供應的關鍵指標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1%,與上年同期持平。阮健弘認為,央行采取多種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對沖了表外融資下降對M2的收縮效應,實現了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平穩增長。
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未來央行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格局,但政策傳導效率仍需改善。“在政策傳導效率進一步改善前,釋放過多流動性可能使市場進入‘資產荒’模式。因此,貨幣政策理應保持穩健的定力,預調微調要適度和審慎?!?/p>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強化逆周期調節,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萬億 億元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