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

許莉:提升東四街巷文化建設 打造博物館型街區

2019年01月09日 14:3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7

發言人:九三學社東城區委副主委,東方華蓋股權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 許莉

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我發言的題目是《提升東四街巷文化建設,打造博物館型街區》。

東城區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是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最多的地區。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強調,“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東城的胡同街巷正是這一城市特色的重要載體,她反映的是特有的胡同風韻,記錄的是特別的首都市民,到處都閃耀的卻是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作為北京老城內最具代表性的街區之一,東四街區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街巷文化更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東四三條至八條的胡同格局自元代形成至今幾乎完整保存,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如何深度挖掘胡同的價值,向公眾展示街巷文化,通過“街巷文化”的滲透式文化傳播,成為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北京文化中心建設的地標,值得我們思考。

一、 現存問題

一是重文化保護輕文化建設。街巷文化建設不僅是文化保護的概念。文化保護是點狀的概念,強調的是對既有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而街巷文化的概念更為寬廣,強調的是通過挖掘既有文化資源,展示歷史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二是重街道改造輕街巷文化。經過整治改造之后,東四街道煥發了新的生機。少了亂象,多了空白,沿街小巷種植了許多綠植,環境美化了,居民舒適了,游客愜意了。舊城展現了新貌,這是成就。然而,留白增綠之后,卻看不到這些街區的歷史和精神風貌,街區文化建設的腳步還沒跟上,與“文化街區”特別是“歷史文化名街”還有差距。

二、 建議

(一)讓東四胡同成為京城記憶的重要窗口

東四牌樓及其周邊,是京城的核心區,留存著大量的明清建筑,承載著典型的北京城胡同文化。這里曾經是皇家貴族的居住地,有大學士崇禮的宅第,記錄清王朝敗落史的孚王府,八條有明朝正統十年的正覺寺、承恩寺,還有封疆大吏海蘭察府第、燦公府第,乾隆大學士李侍堯府邸,對英宣戰欽差大臣裕謙故居。民國時期,徐世昌、李侍堯,段祺瑞,閻錫山、朱啟鈐等集中居住在這里。日本侵略中國時,這里是東條英機的指揮所和日本特務川島芳子活動場所。解放后,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著名藝術家劉長瑜、侯寶林,作家錢鐘書,以及葉圣陶、田漢、沙千里、王蒙,夏衍等都曾經生活在這里。

走進這些胡同,仿佛走進了中國歷史。但是,如今的東四街區,除了胡同改造、大門改造、四合院改造之外,只有點狀的文物古跡,看不到歷史歲月的蹤跡。建議文化資金專項為背街小巷治理做好街巷文化建設服務,遴選和支持優秀的城市藝術創意,展陳東四胡同歷史,讓她成為北京古城最具有影響力的歷史記憶窗口,讓她成為北京胡同文化的永久記憶。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的“讓分布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二)從“留白增綠”到“留史增青”

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因為有眾多的歷史遺產;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是因為有文化影響的眾多人物。我們建議,不僅要留白增綠,而且要留史增青,不僅要疏解整治街區,而且要把胡同的歷史保留下來,把胡同的影響打造出來。

在文化設施的建設上要盡量避免“重物輕人”的現象,尤其是對歷史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要深入挖掘,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用國際化的公共文化語言講述這里發生的中國故事,構建濃厚的讓人深思的“街巷文化”。讓世人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歷史文化風貌。建議宣傳部門更多地支持街巷人物的宣傳,定期推出不同的宣傳重點。

(三)從胡同博物館到博物館型街區

2018年10月18日,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重現“四九城”濃郁歷史風貌與人文特色,為新時期北京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一個重要樣本。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建博物館,更要致力于讓每個歷史街區成為博物館的展陳區,讓這座城市變成展示北京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博物館。走出一條從“城市博物館”到“博物館型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設新路。

在街巷文化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理念,依托老百姓身邊的小公園、小胡同、小廣場、小空地,以雕塑、繪畫、銘牌、屏幕等形式,形成一種分散于街頭巷尾、百姓身邊、潛移默化的文化宣傳氛圍,作為對集中式、市場化的大型文化設施的補充。還可以將博物館的展品,以復制品的形式,在街區公共空間予以展示,讓博物館的展品走進百姓身邊,打造“博物館型街區”。建議區城建、文化等部門協同配合,既要重視街區的物化建設,也要重視街區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在文化專項資金中設定街區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和預算,請社會專業團體和文史專家一道,共建北京博物館型街區。

總之,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要用北京的胡同文化表達,沒有北京的胡同文化就沒有北京的特色文化。背街小巷的改造,不僅要“留白增綠”,而且要“留史增青”,讓那些歷史人物永遠地聳立在這里。要把分布在街巷中的遺產活起來,就要把街巷中的故事講出來,通過多種形式活化這里曾經的生活和孩時的鄉愁。

謝謝大家!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街區 胡同 街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免费看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素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每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