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錢塘江中上游通航在即:八年磨一劍 天塹變通途
中新網12月29日電 28日,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宣布錢塘江中上游具備全線通航條件,時隔半個世紀,“又見錢江風帆起,通江達海筑通途”將成現實。
浙江自古因水而興。千百年來,錢塘江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錢塘江有十分充裕的航運資源,與京杭運河、杭甬運河相通,是連接浙西、浙中地區的水上運輸大動脈,也是浙江西部及江西、福建等地向東通往沿海的主要商路,素有“黃金水道”美譽。
20世紀60年代后,由于公鐵運輸興起、興建水電樞紐、河道失疏等原因,錢塘江的航運能力逐步萎縮,昔日的水運繁華不再。進入新世紀,區域經濟發展對水路交通的需求迅速增長。2010年,浙江正式啟動錢塘江中上游航運復興工程,包括衢江金華段、衢州段航運開發,蘭江航道整治,富春江船閘改造等工程。
八年磨一劍。如今,錢塘江中上游具備通航條件,水運復興風頭正勁,千里波濤盡顯風流。
通江達海 衢州再現“四省通衢”
“解纜開帆信急湍,浪花飛作雨聲寒”。自古水運即為衢州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作為連接浙閩贛皖四省的交通重鎮,衢州素有“四省通衢”之美譽。
一個港口可以繁榮一座城市,一條航道可以聚集百億產業。當錢塘江航運復興的號角吹響,作為錢塘江源頭之一的衢江,率先拉開了水運復興的序幕。
2010年9月,浙江首個航電樞紐——紅船豆樞紐及船閘工程開工,標志著錢塘江中上游復興工程建設拉開序幕。緊接著,安仁鋪梯級電站及船閘,塔底、小溪灘等船閘,龍游、衢州等錨泊區相繼開工建設……八年里,衢江航運大手筆書寫了內河水運復興的全新篇章。
衢江水運隨之成為撬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杠桿。衢州境內有巨化物流、元立物流、傳化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衢江通航后極大豐富了其運輸路徑和方式。
傳化物流總經理孫利介紹,目前傳化物流在全國有60余個“公路港”,衢江通航后可通過水運連接華東“長三角”地區,進而連通“全國一張網”。
據預測,到2020年衢江航道年水路貨運量將達1670萬噸,年節約運費約4億元,年平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3萬噸。
乘著航道治理升級的東風,衢州將航道建設與美麗交通經濟走廊、臨港沿江產業帶及全域旅游發展相融合,最大限度發掘衢江航運的潛力。如今航道經過改造升級后,衢江已具備四級通航條件,即可通航500噸級船舶,每年船閘單向通航能力達1050萬噸。
在此基礎上,衢州順勢而為,在衢江及其上游沿線規劃布局了衢州港和衢江、龍游、常山、江山四大港區。以龍游港區為例,其年吞吐能力達1200萬噸、集裝箱10萬標箱,成為浙西地區首個內河綜合物流及中轉樞紐港。
航道順水推舟,港口筑巢引鳳。憑借臨江而建的廠區優勢,龍游年年紅紅木小鎮上,原本主營家具產業的年年紅家居集團于2010年組建年年紅水上旅游公司進軍旅游行業,對于水上旅游的前景,該公司負責人稱“十分看好”。
兩岸經濟有聲有色,沿江產業如火如荼。如今,千噸級航道東可達寧波、上海等國際港口,北可通京杭大運河抵達山東,一個通江達海、“四省通衢”的衢州再次蘇醒。
乘勢而為 金華水運帶“夢”啟航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在以水運交通為主的年代,金華憑借金華江、衢江、蘭江三江交匯的獨特地理條件,成為浙江中西部的交通樞紐,也是浙江通往華東各省的交通要道。
如今,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利好紛至沓來,金華重新擔負起海洋經濟時代城市水運新的責任,補齊航運短板,構建海河聯運新網絡,釋放出“內河+其他運輸方式”的潛力,讓“穿山越水”之夢落在實處。
內河航運是聯接港口樞紐與腹地經濟的重要“毛細血管”,然而直到2015年底,金華仍無四級以上高等級航道。為此,金華率先實施衢江(金華段)航運開發工程、蘭江航道提升整治工程及蘭溪三江口單項養護工程等,實現高等級航道“零”的突破。
“‘日有千舟競發,夜照萬戶明燈。’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再看到蘭江上百舸爭流。”伴著水運復興的步伐,92歲的蘭溪縣原副縣長胡汝明感慨。
得益于發達的水運,蘭溪素有“小上海”之稱。如今,乘著水運復興的東風,金華積極對接上海、寧波舟山等國際性港口,加快內河水運與周邊區域的互動融合。
“我們著力改善航道基礎設施,補齊短板,打通海河聯運‘最后一公里’。”金華市港航管理局局長尤克詩表示,“黃金水道”將釋放航運紅利,產生黃金效益,水運將逐步成為金華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重要引擎。
以運輸汽油、柴油為主的蘭溪三江倉儲發展有限公司就是水運復興的獲益者。“公司運輸的汽油和柴油從嘉興乍浦港到蘭溪,水路是最佳選擇。”該公司負責人程志春介紹,航道、船閘等硬件設施提高后,船舶的待閘時間大大縮短,運輸效率提高、周轉加快,目前公司已在擴大運輸規模。
據統計,衢江(金華段)航運通航后,到2020年可節約社會運輸成本約6.15億元,對GDP的貢獻近20億元。其中環境成本相對于公路可節約13億元,相對于鐵路可節約3.7億元。
屆時,500 噸級單船舶,東可達上海、寧波等國際性港口,北可通京杭大運河抵達山東,西可上溯到重慶,遠可與江西信江溝通,所謂“一江通四海”。正如胡汝明所言:“一水一路來問道,潮落潮起夢再來。”
打破瓶頸 無限風光在水上
西溯錢江源,東連大東海,北接長江帶。一方錢江潮涌,隨著沿線一座座大壩的落成,變得淡定從容。順江而下,擴建改造后的富春江船閘拔地而起,錢塘江中上游水運瓶頸得以打通,水路西進從此再無阻隔、一往直前。
20世紀60年代,富春江水電站開工建設,開閘發電的同時,這道幾十米寬的大壩也把一江春水攔腰截斷,截斷了綿延千年、潤澤八方的水運。
“那時候船閘上下游經常有大量船戶等候過閘,最多時有240多條船,有時候甚至要等20多天。”在錢塘江上跑了近40年船運的許樟根回憶。如其所言,擴建前的富春江船閘設計通行能力僅為每年100萬噸。船閘每天只開2次,一天放行8到16條船,300噸級的船舶一次只能過2艘。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富春江船閘大壩上游地區生產和需求日益旺盛,建德的水泥及熟料,以及上游的砂、石料等,每年需外運的建材就達800萬噸,旺盛的水運需求在通行狀況“緩慢”的樞紐面前只能望“閘”興嘆。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2年,富春江船閘改建工程正式開工,在原有船閘下新接一個500噸級船閘,同時兼顧1000噸級船舶的通航要求。該工程是全國首個礙航閘壩改建項目,也是浙江水運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技術最復雜的船閘改造工程。
2016年12月1日,擴建后的富春江船閘于開通試運行,截至12月14日,富春江船閘過閘量已突破1000萬噸。“船閘啟用后,每年吞吐量近期可達2500萬噸、遠期可達3200萬噸,比起老閘的80萬噸,足足增長了30倍多。”杭州港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船閘的另一筆帳則更令人振奮,開發后的錢塘江中上游航道運輸通過能力相當于一條復線鐵路或兩條4車道高速公路,每年可直接節約運費9億元以上。不只是錢塘江流域1000多萬百姓,其周邊贛皖閩等省份百姓都將受益。
新安化工位于富春江船閘上游的建德,該公司物流中心黨總支書記洪建良表示,新船閘啟用后企業原料改走水路,僅煤炭一年就能節省運輸成本1000萬元。“如果全部改用水運,全年能節約5000萬元左右。”
船戶許樟根則更關注新船閘的過閘效率,“現在每天可以過11閘,船舶通過最快僅需75分鐘左右,過閘時間較以往大大縮短。”
一閘通三江,紅利滾滾來。一個被卡了半個多世紀的航運瓶頸就此打通,一條千萬噸級的水運通道即將通航,浙西北三江兩岸乃至浙贛皖閩的水運一盤棋由此而活。
自西向東,一水相連。隨著內河水運復興的不斷推進,浙江將基本實現“北提升、南暢通、東通海、西振興”的內河航道發展目標。不久的將來,在浙江的“母親河”上,又見幢幢風帆起,“黃金水道”淌金銀。(郭其鈺)
編輯:曾珂
關鍵詞:錢塘江中上游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