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探訪車站“換心手術”:旅客少邁90厘米 鐵路升級又一步
新華社鄭州12月25日電(記者李鵬)在約1200米長、60米寬的狹小范圍,高峰時多達1500人手挖鍬刨,小心翼翼地扒開站臺,把像“毛細血管”一樣的地下線路一一撥開梳理清楚,然后將3個站臺整體加高90厘米使地臺和車門等高,再重新“縫合”,期間還不能影響繁忙車站的運行。
24日,隨著鐵路總公司督辦的重點項目——河南省南陽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全部完工,一臺耗時兩年多、先后53萬人次參與的車站“換心手術”落下帷幕。這意味著今后1200萬的南陽市群眾乘車將省去從地臺到車門的90厘米距離。旅客少邁一小步的背后,是我國鐵路升級的又一步。
南陽火車站是全國兩條繁忙干線——焦柳線和寧西線的交匯站,也是該市唯一的客運站。從擁堵市區的一條狹窄岔道拐進去數百米,翻過一個高高的臺階,才能達到這次“手術”的施工區域。狹窄的岔道就像剖開車站“心臟”的刀口,是此次“手術”所需物資進進出出的唯一通道。
負責“手術”施工的中鐵七局鄭州公司項目書記未文河說:“這么狹小的區域既要施工又要確保行車安全,從沒見過這樣復雜的項目,到處是‘雷'。”
最大的“地雷”是開挖樁基。由于老車站上下旅客的到發線與正線共用,導致有列車停靠時,其他列車就無法通行。改擴建項目要新增兩條與到發線分離的正線,3座舊站臺就要移位重建。
“這意味著要在平均每晝夜通行120列火車的兩條鐵路線之間挖出511根、總長7428米的樁基。”未文河說,股道間施工設備進不去,只能用人挖,列車多且快,作業人員需要經常避車,一天有效施工時間不足3小時,“一連挖了22個月,人工抬進抬出的鋼筋就有1500噸。”
“手術”人員更頭疼的是地下的“毛細血管”。“經常是一不小心就挖出一捆電力線、通信線、信號線,有的在用,有的已經廢棄。”項目經理王鐵成說,這需要車站多個部門現場確認,但經常有線路沒人“認領”,“可誰也不敢輕易動。”
由于線路多而復雜,“手術”前,另一家施工企業知難而退。為了保護這些“毛細血管”,中鐵七局的“手術”人員用剖開的PE管,將所有線路保護起來,并在新建的站臺下預留了3種不同的線路管道,重新布局“毛細血管”。
地下有“雷”,天上還有“網”。因為需要重修雨棚和旅客天橋,車站軌道上方的2.7萬千伏接觸網就成了最棘手的難題。“不能有一丁點兒的碎渣砸到接觸網或者落到鐵路線上,最后十幾個部門會商,選擇用繩鋸分段切割并搭設防墜物平臺的辦法才解決難題。”項目總工程師蔣亞峰說。
一個細節可以說明這臺“手術”的精細程度。鐵路的鐵軌不僅是列車軌道,其所帶的弱電還在列車調度系統中承擔著指示車輛運行位置的重任。如果兩條鐵軌上誤搭一根鋼筋或者導電工具,調度系統就會直接出現“紅光帶”故障。而在兩年多的“手術”中,53萬人次參與卻從未錯放過一根鋼筋和施工工具。
始建于1970年的南陽火車站1992年第一次改造,將木枕升級為混凝土枕。經常奔波在車站改擴建項目的未文河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普通車站通過“換心”將站臺加高至車門高度,實現了普通列車和動車上車方式的統一,具備了停靠城際列車的條件,旅客免去90厘米一小步的背后是我國鐵路升級的又一步。
編輯:秦云
關鍵詞:車站 換心手術 鐵路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