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文良:改革開放中的創新記憶

2018年12月18日 15:39 | 作者:張文良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張文良

創新、超越、富足,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大門,也深深改變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北京作為首都,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成為中國前進道路上的標識,在40年的進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創新記憶。

勇走第一步的創業者

上世紀70年代末,大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陸續回城。1979年,僅北京就有50余萬知青從內蒙古、大西北、云南等邊遠地區返城,就業壓力陡然增加了許多。

在這種形勢下,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北京市《關于安排城市青年就業問題的報告》。1980年11月4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轉市工商局《關于允許個體戶從事飲食小吃和小商品經營的請示》。在妥善安置返城知青、擴大就業渠道政策鼓勵下,一些勇敢者走出了第一步。

1979年5月,宣武區大柵欄街道供銷組組長尹盛喜辭去公職,和知青們在前門月亮灣一處墻邊,搭了一個簡易涼棚,取名“青年茶社”,賣2分錢一碗的大碗茶。茶社開張當天就賺了60多元。到1985年,最初的“茶水攤兒”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2個分公司、14家門店,年營業額達5000余萬元的中型企業。1988年,尹盛喜又在前門大街開辦了老舍茶館,這是北京市第一家新式茶館。如今,“大碗茶”已成為20世紀知青返城創業的珍貴記憶,老舍茶館也成為京味文化的代表,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和中外交流窗口。

另一位勇敢者劉桂仙,在東城區翠花胡同辦起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家有營業執照的個體餐館。在東城區政府的支持下,劉桂仙從燈市口一家銀行貸款500元買了一個舊冰箱,又買了豆腐、米面、副食。1980年9月30日,悅賓飯館開業了。劉桂仙用剩下的36元錢,買了4只鴨子,做了幾道菜——香酥鴨、麻辣鴨、炒鴨雜……全是鴨子菜。

開業當天,吃飯的人排隊排到了胡同口。屋里只有4張桌子,坐不開,劉桂仙就讓兒子搬個小馬扎坐門口,給排隊的人發號。有位外媒記者等了很久,劉桂仙趕忙從鄰居那里要了幾勺面粉,做了打鹵面,算是滿足記者心愿。晚上關門,36元錢變成了80多元,凈賺一倍多,相當于她丈夫一個月工資。

改革開放后,來北京的人多了,住宿成為大問題。1985年元旦剛過,《人民日報》第8版刊登了記者米博華的一篇報道——《北京當是不夜城》。文章指出在“氣象非凡”的變化背后,北京市民生活還有“諸多不便”,夜晚乏味沉悶。北京市政府立即批示轉發全文,在當月就出臺了《關于加速發展第三產業,解決人民生活“幾難”的幾點意見》,開始著手興辦集體和個體所有制的商業、服務業,大力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所有制的第三產業。飯館、旅店、服裝攤、日用品店,各式各樣簡單卻實用的便民商業網點在北京鋪展開來,“住店難”“吃飯難”“做衣、洗衣難”等問題開始逐步得到解決。

鄭寶玲和她的宜琴飯店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1985年4月,47歲的鄭寶玲提前從北京電子管廠退休。她把天津祖上老房子賣了,加上從母親、親戚朋友處借的錢,一共6萬元,用自家落實政策的房產,在東城區小牌坊胡同7號辦起了改革開放后北京第一家個體旅館。

尹盛喜、劉桂仙、鄭寶玲,他們是改革開放無數勇敢者的代表。他們敢為天下先,個人勇敢邁出的一小步,共同匯聚成改革開放歷史上的一大步。

難忘的北京奧運

改革開放40年,北京奧運會申辦并成功舉行,是值得大書一筆的。

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是中國人近百年的一個情結。1979年底,經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表決,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對于許多北京人來說,在自家舉辦奧運會成為了可以期冀的夢想。從那時起,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與奧林匹克運動開始了更親密的接觸。

1984年,中國派出代表團赴洛杉磯參加奧運會,也是新中國首次派團參加奧運會。那一年,很多北京人家里都添置了黑白電視機,老百姓都盼著能在電視里收看到奧運會比賽轉播或者新聞。于是,京城的四合院里、機關家屬院的公共區域,一臺臺電視機前,擠滿了激動的臉龐。

1990年的亞運會,讓北京開始了“奧運之旅”的熱身。為了修建亞運會比賽場館,在京城北部的中軸線旁一塊幾百畝的土地上,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開始動工。這是北京在上世紀50年代“十大建筑”后,又一次大規模的建設。

1990年7月3日,鄧小平來到亞運村,第二次視察這里的場館建設。他對陪同者說:“你們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辦奧運也是我們中國對外的窗口。”

1990年亞運會的成功舉辦給北京增添了信心。1991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申辦主題口號為“開放的中國盼奧運”。北京啟動了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程序。現在的奧林匹克公園,那時還叫洼里鄉,成為奧運場館的預留地。

1993年9月23日,在國際奧委會第101次會議上,北京以兩票之差惜敗。1998年底,北京再次遞交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出“北京”二字時,中華大地一片歡騰。

申奧成功給北京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的6年多時間里,北京人民埋頭苦干,各項事業迅猛發展。2003年底,北京奧運會主場館破土動工。當時的北京,成為世界上建筑吊車最多的城市。“鳥巢”逐漸顯露出了它編織的外形,已有百余年的膜結構理論也終于在“水立方”得以實現。北京奧運會籌辦一直奉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得到國際奧委會高度贊賞。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中國健兒奮勇爭先,首次獲得金牌榜第一名。奧運組織者安排周密,志愿者服務周到,獲得世界各國運動員和觀眾的廣泛好評,被譽為“無與倫比”的一次奧運會。

更為可貴的是,奧運會結束后,奧林匹克公園迅速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圈,打破了此前“奧運會結束后奧運場館周邊撂荒”的魔咒,也為北京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后的奧運會舉辦城市提供了“北京經驗”。北京通過2008年奧運會,學到并掌握了奧運會先進的運營和管理模式,踐行和發展了奧運理念,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和信任。在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北京即將成為世界上唯一既舉行夏季奧運會,又舉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開創中國式硅谷

中關村,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和首都發展的金名片,被譽為“中國硅谷”。

40年前,中關村只是北京西北郊一個不起眼的小村,村里的莊稼地被切割得七零八落。與眾多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鄰的,是大批冒著黑煙的手工作坊式鄉鎮企業。

1980年10月,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春先為首的一批科技人員,成立了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其目標是探索在中國條件下發展類似美國硅谷和128號公路的技術擴散模式,并提出在中關村搞試驗,移植美國硅谷經驗的設想。這是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科技企業的雛形。到1984年,這里的企業發展到40家,年營業額1800多萬,形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基本架構。這期間,中關村的代表性企業有“兩通兩海”,即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科海公司。

中關村的創立,推動了我國以微電子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計算機及其元器件市場。1987年12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室牽頭,國家科委等七個單位組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聯合調查組,對中關村電子一條街148家民營科技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組對中關村的科技公司狀況、架構、營銷、運行機制進行詳細調查,并向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交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報告。這個報告對中關村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作出決定,在中關村成立我國第一家科技園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1988年5月10日,國務院批準《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同意設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實施稅收、財政、海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是全國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成立,也決定了中關村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未來發展之路。

時光荏苒,伴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和電商的崛起,從2011年起,中關村電子大賣場開始轉型升級,根據中關村功能定位,將不再鼓勵發展電子賣場等業態,昔日的電子一條街將徹底轉型為創新創業一條街。

2018年5月,中關村大街沿線最后一個電子批發市場開始拆除,建于1998年的廣安中海電子市場將變身一座4000平方米的街心花園,提升中關村西區的城市景觀;昔日的鼎好、海龍、e世界則將轉型升級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智能硬件創新中心、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中心。與之相隔不遠的海淀圖書城文化步行街也變身中關村創業大街,逐漸成為全國創業者的朝圣之地。

根據規劃,北起清華大學西門,南至白石新橋,長達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將被打造成又一處雙創資源聚集的創新示范區。

改革開放40年,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日子越過越美好,生活越來越舒適。40年間,北京發展的點點歷史印記,只是改革浪潮中的微微浪花,反映著百姓的一些感受,折射出的,卻是整個社會的大發展、時代的大變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北京 中關村 改革開放 創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久久网站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